数字化转型中的思政工作模式重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2 10:52:27

陈毅明

摘要:伴随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都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思政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工作模式的重构展开探讨,分析数字化对思政工作的影响,指出当前思政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理念、技术、内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重构的策略,旨在提升思政工作的成效,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思政工作;模式重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各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思政工作作为教育、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同样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进行变革。数字化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思维、行为习惯,如何借助数字化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数字化转型中思政工作模式的重构,对思政工作的开展意义深远。

一、数字化转型对思政工作的影响

1.提供丰富资源与便捷渠道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思政工作者能获取海量教育素材,如数字化的红色历史资料、实时的时事热点报道、多媒体呈现的先进人物事迹等。同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思政工作开辟了新渠道,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信息即时推送和广泛传播,扩大了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思政课程资源,让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

2.改变受众思维与行为习惯

长期处于数字化环境的受众,思维更注重信息的直观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习惯通过图像、视频获取信息,并渴望在接收过程中参与互动。在行为习惯上,他们倾向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交流。比如年轻一代热衷短视频平台,思政工作者可制作思政短视频迎合这一习惯。

3. 带来新的挑战与问题

数字化虽带来机遇,但也引发挑战。信息爆炸导致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和不良信息增加了受众辨别难度,也给思政工作者筛选资源带来困难。负面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在数字化环境中传播迅速,影响受众思想。部分思政工作者数字化技术掌握不足,制约了思政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现有思政工作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不足

1.理念滞后,对数字化重视不足

部分思政工作者秉持传统理念,认为思政工作主要依靠面对面交流和说教,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够,仅将其视为辅助手段,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一些单位的思政培训仍以传统讲座为主,很少使用数字化互动工具。

2.技术应用单一,缺乏深度融合

虽然部分思政工作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但存在诸多问题。多数只是简单将传统教学资料搬到线上或利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没有利用大数据分析受众需求,也未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

3.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受众

数字化时代,受众对思政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和时代性要求更高。然而,现有思政工作内容存在陈旧、枯燥的问题,未能结合热点和现实问题更新优化。在形式上也缺乏创新,与数字化传播形式不匹配。一些思政宣传文章语言刻板,缺乏吸引力,难以达到教育效果。

4.专业队伍建设薄弱,人才储备不足

思政工作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思政业务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匮乏,部分有经验的思政工作者数字化技术不足,而具备数字化技术的人员又缺乏思政专业知识,这一人才困境阻碍了思政工作数字化转型。

三、数字化转型中思政工作模式重构的策略

1.更新理念,树立数字化思维

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更新理念,树立数字化思维。将数字化技术视为推动思政工作创新的核心力量,主动学习数字化技术知识,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思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目标设定、内容策划、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估等。制定目标时考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策划内容时结合数字化传播特点。

2.深度应用技术,构建智能化工作体系

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思政。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受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数据,构建思想动态画像,精准把握其思想状况、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根据这些为不同受众制定个性化思政教育方案,实现精准推送。针对企业员工,根据岗位和工作问题推送相关思政内容。

借助人工智能优化教学与管理。运用人工智能开发智能教学辅助系统,为思政教学提供智能备课、授课和辅导功能。智能备课系统可自动生成课件、推荐案例和方法;智能授课系统实现课堂互动智能化;智能辅导系统进行个性化辅导。在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运用虚拟现实打造沉浸式教育体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场景。对红色革命遗址等进行数字化建模,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在企业中,模拟工作场景开展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激发受众学习兴趣和热情。

3.创新内容与形式,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

结合时代热点与受众需求更新内容。关注数字化时代的热点话题、科技发展动态和受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融入思政工作中。在思政课程中增加人工智能伦理、网络安全等讨论,引导正确看待新变化。根据不同受众特点和需求开发针对性内容,如针对青少年结合动漫游戏融入思政元素,针对企业员工围绕企业发展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采用多样化的数字化形式呈现内容。利用短视频、动画、微电影、H5互动页面等多样化形式呈现思政内容。短视频传播迅速,可制作主题鲜明的视频传播知识;动画形象展现抽象理论;微电影通过故事传递正能量;H5互动页面实现与受众互动。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让受众更易理解其内涵。

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能力

开展数字化培训,提升现有人员能力。为现有思政工作队伍制定系统的数字化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数字化技术基础知识、工具使用方法和技术与业务结合的实践技能。通过组织培训课程、推送学习资源和实践演练等方式,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数字化能力。

引进复合型人才,充实队伍力量。积极引进既懂思政专业知识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明确岗位要求,注重考察数字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新引进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还可与高校等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综上,数字化转型给思政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现有模式的不足,提出从理念、技术、内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重构思政工作模式的策略。树立数字化思维,深度融合技术构建智能化体系,创新内容与形式,加强队伍建设,有望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思政工作新模式,提升其实效性和针对性。未来还需持续探索完善,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推动思政工作不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