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象微观】沿江“土味”茶摊发布“2.0”版本,玩法升级成消夏“新宠”

蒋宇 谢振华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2 10:50:25

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蒋宇 谢振华

长沙的夏夜,总被江风裹着故事吹进人心。当高温橙色预警一次次亮起,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一江两河”沿岸的茶摊便成了城市的“天然空调房”——老茶摊的躺椅还在吱呀摇晃,新派茶摊的霓虹已悄悄亮起。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土味”茶摊已然从“1.0”升级到“2.0”版本,这些茶摊消费玩法上的升级,正让长沙人的消夏记忆酿出新滋味。

夕阳余晖下的传统茶摊(谢振华 摄)

老茶摊:躺椅上的时光,摇了几十年

傍晚六点半,长汇船务码头的江风刚带着点凉意,龙大爷的手脚已经麻利起来。七旬老人蹲在地上解绳子,二十多张躺椅 “哗啦啦” 展开,折叠桌被摆成整齐的小方阵,剩下的桌椅和大伞堆成小山,像座等待被唤醒的城堡。“早年高峰期,好位置得提前打电话订,来晚了只能抢。” 他抹了把汗,手指蹭过磨得发亮的椅角——这是他在这里守的第八个夏天。

夕阳把江面染成金箔,李先生带着一家人熟门熟路地找到老位置。“老板早早就用水把地面浇透了,坐下来凉丝丝的。”他往躺椅上一靠,手里的玻璃杯盛着淡黄色的茶水,10块钱一杯,喝起来带着点岁月的味道。不远处的兴联路大桥亮起灯,像开屏的孔雀把光洒在江面,茶摊的老熟客们就在这“孔雀羽翼”下扯家常,直到凌晨三四点,只要还有人聊天,摊主就不收起桌椅。

这些老茶摊像位沉默的“老友”,守着“解渴纳凉”的老规矩。从20世纪30年代一分钱一杯的茶水,到90年代“躺椅观江景”的风靡,它们装着码头工人的汗水,也盛着几代人的夏夜记忆。

兴联路大桥的“孔雀开屏”灯光秀成为茶友热门打卡点(谢振华 摄)

美轮美奂的秋千吊椅与流光溢彩的大桥相得益彰(谢振华 摄)

新茶摊:秋千上的晚风,飘着新潮味

往江边再走几步,画风突然变了。三汊矶大桥的紫红光带刚亮起,露营基地的灯带就跟着眨起眼,年轻人们围着 “露营茶食汇” 的摊位扫码点单,手机屏幕上滑着热泡茶、鲜榨西瓜汁、鸭屎香柠檬茶,12块钱一杯的手打柠檬茶,拿在手里能拍出九宫格发朋友圈。

“最早靠鲜榨橙汁火起来的,现在光饮品就有十几种。” 刘老板指着摊位后的秋千吊椅,乳白色的椅面上缀着仿真花瓣,地球状氛围灯转着彩光,“上周有姑娘认出这是《去有风的地方》同款,拉着闺蜜拍了半小时。”

不远处的空地上,投影幕布正放着歌词,穿白 T 恤的男生拿着话筒唱跑调的情歌,周围的人笑着鼓掌,江风里混着烧烤的香气和奶茶的甜。

新派茶摊懂年轻人的心思:不仅要喝得爽,更要玩得嗨。歌手驻唱时,有人举着荧光棒合唱;免费 K 歌区,家长带着娃唱《孤勇者》;点份围炉煮茶,能和陌生朋友聊到深夜。在这里,14块钱的百香果柠檬茶不只是饮料,更是社交的入场券 —— 毕竟,谁能拒绝在霓虹大桥下,和朋友边喝边笑的夏夜呢?

“风生水起”的长沙茶摊夜市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新挑战(谢振华 摄)

管出来的烟火气:既要热闹,也要安稳

不过,茶摊的热闹背后,隐忧也藏在江风里。有市民反映,晚高峰时桌椅摆到了人行道上,推着婴儿车得绕路走;江边没有护栏的地方,醉醺醺的年轻人挨近江边说笑,让人捏把汗;散场后,塑料袋、竹签子偶尔被吹进江里,晨光里看着格外刺眼。

“不是不管,是得管得巧。” 市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既不能让烟火气变成 “火气”,也不能一刀切,扫了大家的兴。如今针对茶摊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占道经营、安全风险以及卫生问题,管理部门表示都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管理。“你看四方坪夜市,管得好就是名片。” 常来喝茶的老周望着江景说,“现在摆摊的有规矩,玩的人也安心,这才是长沙的夏天该有的样子。”

江风还在吹,老茶摊的搪瓷缸碰出轻响,新茶摊的歌声漫过灯海。从 “土味” 到 “新潮”,茶摊的版本在升级,但长沙人追求的自在没变 ——10 块钱的茶能喝出满足,12块钱的柠檬茶能喝出快乐,而免费的江风里,藏着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烟火气。毕竟,就像那位老茶客说的:“江风免费,快活无价。”

责编:欧小雷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