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开讲|橘香里的科研长征

    2025-07-22 10:49:51

北方人为何研究柑橘

我来自河北石家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现在是扎根湖南的"湘伢子(湘啊子)"。一提起对橘子的最早记忆,还是我幼年的时候。只记得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偶尔吃到橘子;生病的时候,才会买到酸甜可口的橘子罐头。还记得小学课文《晏子使楚》讲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年幼的我并不太理解这句话,什么是枳?但橘子的味道,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盼望着生病,可以吃到好吃的橘子罐头。

也许是儿时对橘子的执念和缘分,2022年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科研训练,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幸认识了单院士,其实我很早就认识单院士,只是单院并不认识我。我毛遂自荐在晚上9点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没曾想单院士不到10点居然回复我邮件了,当时有追星成功的感觉。更意想不到的是有幸去单院办公室,听他聊团队的过去以及发展规划。他的诚挚和实在打动了我,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没有了离家远行的顾虑,没有了选择团队的纠结。我坚信,我年轻就该去追求梦想就该去为梦想付出努力,经过复试我如愿地加入了单院士团队。

团队深耕柑橘加工领域40年,成绩斐然。加入团队我便感觉到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至今我都不能忘记单院士在我报到的第一天语重心长地说:“柑橘浑身是宝,你要充分发挥你的专业优势,挖掘柑橘的营养价值;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单院士的谆谆教导不断地在我脑海萦绕,也鞭策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新一代橙汁:柑橘全果加工背后的创新故事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我国是柑橘加工大国。如何使传统橙汁有进一步突破,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让好喝留在你的舌尖,让好看留住你的视线,让营养留住你的健康,是我们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单院士带领团队“十三五”期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NFC柑橘全果果汁的概念。当时很多专家认为这个研究难度太大,橘皮中纤维含量太高不利于加工,特殊黄酮等物质易带来苦味,以及全果加工的农药残留可能产生安全性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像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团队面前,此时,单院士耐心地给我们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拆解难题,鼓励我们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解决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从柑橘品种全果制汁适宜性筛选、全果降农残技术、低温湿法超微粉碎、超高压杀菌(保留热敏性营养物质)、酶法脱苦(去除柠檬苦素)等技术,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利用创新技术全果加工改变了传统的橙汁加工模式中皮渣等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保留了皮渣中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的膳食纤维等高价值的营养素。

大家看:这是传统加工的果汁存在分层严重的现象。我们经过全果果汁加工既突破了口感与营养的传统壁垒,果汁更不易分层。

这款全果橙汁的诞生,是单杨院士团队数十年技术积淀与新一代科研人创新实践的结晶。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改进和优化,以科技之力,将一颗柑橘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减少30%以上的加工废弃物。既守护了消费者健康,又推动了产业绿色转型,更践行了乡村振兴的使命。让中国农产品的“健康故事”走向世界。

“柑橘营养物质转化”助力陈皮产业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融合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刚刚我们提到,柑橘浑身是宝。柑橘相关的产品什么最贵呢?一斤质量好的橙子15元。一瓶果汁10-15元。“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没错,就是陈皮。

陈皮是重要的药食同源资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团队和其他人的研究发现,陈皮具有良好的健康功效,缓解炎症、降血脂等

柑橘皮在陈化过程中发生了多甲氧基黄酮的转化,是其陈久者良、健康功效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但需要的时间较久,几年甚至数十年。

因此,我们聚焦微生物对多甲氧基黄酮转化。发现不仅自然界中也存在微生物,身体中另一类器官——肠道菌群发挥着重要作用(团队的陈皮与肠道相关研究成果)这些微生物将活性物质进行羟基化转化。

将发掘的微生物应用陈皮产业和肠道健康,有望缩短传统陈皮陈化过程和助力陈皮产业发展。

从北国到潇湘,从实验室到橘园,我逐渐明白:科研人的长征不在论文指标里,而在老农舒展的皱纹中;创新突破不总在精密仪器下,更在产业的需求中。当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每个数据都浸透着生命的醇香。

小小柑橘,浑身是宝。小小柑橘,大有可为。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柑橘等食品与营养领域,发挥团队的优势,萃取精油的芬芳,提取纤维的韧性,破解柑橘背后的营养密码。扎根农科院,做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谢谢大家。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 李肖朋

责编:陈小薇

一审:陈小薇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