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做那个撑伞的人,陪孩子们走过青春的雨季——记2024年湖南省优秀禁毒讲师廖欣杏

邓淇月   常德融媒   2025-07-22 08:06:16

“叮咚——”7月15日凌晨1时23分,廖欣杏的手机屏幕又一次亮起。正在整理教案的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看到微信里跳出一条新消息:“欣杏姐,今天同学聚会有人递给我一支奇怪的电子烟,我按您教的方法拒绝了!”发信人是某高校大三学生小林。这样的深夜“报喜”信息,对这位常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二级警长、“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核心讲师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从警12年,这位85后女警长用112场禁毒宣讲、超万公里行程,在青春与毒品之间筑起了一道温暖的防线。2024年,她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禁毒讲师。

廖欣杏(右一)教学生们辨认仿真毒品模型

从“廖警官”到“欣杏姐”的蜕变

“第一次走进大学教室时,台下学生都叫我‘廖警官’,现在他们都喊我‘欣杏姐’。”廖欣杏笑着回忆道。这个亲切称呼的背后,是她五年来在禁毒教育一线的坚守与创新。

2019年,刚加入“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担任禁毒宣讲工作的廖欣杏遭遇了“滑铁卢”。在某高校的禁毒讲座上,精心准备的PPT才放到第三页,后排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手机游戏声。“当时真的很挫败。”她坦言。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传统的说教式宣讲已经无法打动当代大学生。

下课后,廖欣杏为学生解答疑惑

“要让禁毒教育‘活’起来!”廖欣杏开始转型。她利用戒毒所民警的职业优势,整理出多个真实案例,将晦涩的毒品知识转化为《致命诱惑后的人生》《985高校阳光少年陨落背后的故事》等情景故事,同时将宣讲重点锁定在“娱乐社交防毒”与“防范麻精药品滥用”两大领域。

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课堂上,当她播放戒毒人员小张的忏悔视频时,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落的声音。“那个曾经拿过编程大赛冠军的小张,现在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要算半天。”视频结束,很多学生红了眼眶。

与时俱进的“防毒教练”

今年5月,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毒局突围”沙盘演练正在进行。作为“啄木鸟”团队的特色项目,廖欣杏设计的6个涉毒高危场景,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防毒技巧。

“刚开始很多同学觉得拒绝会伤面子。”参与演练的大二学生王磊说,“但欣杏姐教我们用‘三明治话术’:先肯定对方好意,再坚定拒绝,最后转移话题。”课后测试显示,经过这种沉浸式教学,学生们的防毒意识提升了83%。

廖欣杏的创新远不止于此。为应对新型毒品的快速迭代,她养成了每天浏览数10个禁毒网站的习惯。2023年初,当依托咪酯电子烟开始在娱乐场所出现时,她第一时间制作了专题课件。“我要让学生看到真相。”

“禁毒教育不能单打独斗。”廖欣杏深谙此理。作为常德市“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的骨干讲师,她与团队共同创新推出了校园志愿者计划。1名专业讲师带领多名学生志愿者,在全市高校建立了校园禁毒志愿者小分队。“我们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让更多学生成为禁毒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廖欣杏说。

以心换心的“生命摆渡人”

2023年冬天,廖欣杏5岁的儿子需要住院手术,恰逢全省高校禁毒巡回宣讲启动。面对这个两难选择,她毅然踏上了宣讲之路。在儿子住院的半个月里,她坚持和团队完成了9个县市区的全部宣讲任务。“每阻止一个孩子接触毒品,就可能拯救一个家庭。”这份信念支撑着她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当她结束最后一场宣讲回到病房时,看到儿子已经能坐起来朝她微笑,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欣杏姐”

在廖欣杏的办公桌上,一个精致的木盒里整齐地码放着学生们的心意——68张手写卡片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最上面那张写着:“欣杏姐,您说‘清醒的青春才够酷’,昨天我用这句话劝住了想去酒吧‘尝鲜’的室友。”落款处画着一个笑脸,旁边工整地写着“您永远的学生,现在的禁毒志愿者小伍”。这样的反馈就是她坚持的动力,正如同“啄木鸟”禁毒志愿者团队的初衷——播下的种子,终会开花结果。

“我们无法让毒品从地球上消失,但可以让它从一代代青年的选择中消失。”这是廖欣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走在常德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她参与设计的禁毒标语:“朋友递烟要警惕,欣杏姐的话记心里”“清醒的青春最美丽”。这些朴实的话语,正悄然改变着年轻一代对毒品的认知。

在禁毒教育的田野上,这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欣杏姐”的女警长,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株株青春幼苗向阳生长。正如她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禁毒教育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唤醒生命自觉的春雨。我愿意做那个撑伞的人,陪孩子们走过青春的雨季。”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