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双优”建设系列观察·破茧成蝶定经纬——探析以高质效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祁东职专路径”丨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   2025-07-22 06:45:33

吴雅敏 刘沛 曾雅稚 邹高洁

【核心提示】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在中职教育办学定位转型为“升学与就业并重”、“职教高考”赋能、“技能强国”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持续落地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打破发展桎梏,实现“升学就业双轨并行、育人育才协同并进”?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门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祁东县职业中专”)以一场现象级的“蝶变”,蹚出一条极具启示意义的路径——

招生“破冰”势如虹:2024招生季,校园成为梦想的“引力场”,报名处门庭若市,招生人数飙升至1663人,较2023年实现“翻倍式”增长。2025年招生情况更为喜人,7月21日,招生工作刚刚启动就有1300余人报名,预计今年要开启20年来首次划线录取。

升学“质量”开新局:2025年本科录取人数位居全市前茅,为学生铺就了“升学坦途”。

就业“口碑”铸金杯: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就业率高达99%,对口就业率达85%,“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的佳话广为流传。

竞赛“硬核”勇出圈:近两年共斩获53个市级奖项、15个省级奖项,获奖率居全市前列,并有9人凭借优异竞赛成绩,被湖南大众传媒、湖南铁道职院等知名院校录取,生动诠释了“技能成就梦想”的育人真谛。

发展“质效”满堂彩: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普通话测试获证率全市夺魁,省市文明风采大赛屡创佳绩;揽获衡阳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综合考核优秀单位、楚怡书香校园等数十项殊荣,实现荣誉“大满贯”,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教学区中心花园

这部县域中职的“逆袭传奇”,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高燃样本”,闪耀着以该校党委书记谭朝晖为代表的新时代中职人的胆魄与智慧。

然而,两年前,祁东县职业中专还面临着“招生艰难、升学无力、管理软散、声誉低下”等系列困境,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这场“史诗级翻盘”?其“蝶变密码”究竟何在?

【一线调研】

系统革新——

重构办学新格局

“以前,我们凭经验开课。如今,合作企业直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企业‘预订’,未来充满了希望。”模具专业组长凌均龙感慨。

课间操

模具专业组长凌均龙的感慨,正是祁东县职业中专近两年发展的生动缩影。这场蜕变从何而起?

时间拉回至2023年7月,谭朝晖担任该校党委书记。彼时,该校正面临着“招生艰难、升学无力、管理软散、声誉低下”等系列困境。

破局之路何在?

“必须立足国家职教改革宏大叙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社会重识中职教育的价值!”谭朝晖的宣言铿锵有力。

盛夏的烈日并未阻挡他前行的脚步,他的工作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调研的笔记,那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深度思索。

上任任职发言,他以独特的“五个标点符号”——问号、双引号、括号、破折号、感叹号,寓意着对现状的担忧、目标的确定、成果的期待和未来的探索,为学校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

为探寻破局之路,他亲率由领导班子、专业组长组成的团队,辗转走访20多所中高职院校,足迹遍布全省。同时与师生代表促膝长谈,揪出了家长和学生们最为忧心的症结——“专业与市场脱节”“升学渠道狭窄”“获得感不强”。

篮球赛

如何破题?

“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对接产业需求,打通升学通道,让社会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谭朝晖在教职工大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一记重锤,敲开了改革的大门,拉开了这场大变革的序幕。

国旗护卫队

他集思广益确立了“升学与就业并举,树人比育才更重”的办学理念,明晰“三全育人灼时光,文化强基翔梦想,瞄准考纲抓升学,产教融合孵工匠”的办学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出台并严格落实《工作常规》等系列制度,从教学常规管理,到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专业群与班级,再到校务值班管理,构建起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体系。

建立“日通报、周小结、月总结”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将学校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轨道。

学生课间阅读

创新组建四大“智囊团”,为学校的发展装上四台强劲的引擎:

专业研究发展中心——紧密对接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深入剖析学校的新旧专业,近两年,通过精准对接消防应急、体育健康、美容美体、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职教升学研究中心——悉心剖析近年职教高考政策,如同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文化+技能”双提升的成长秘籍;

名师工作室——汇聚学科骨干,搭建教学经验传承与创新桥梁。通过专题教研、示范课、帮扶等活动,研磨重难点、提炼教法,助力教师素养提升,为课堂注入活力;

教育教学资源库——全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强后盾,让“智慧课堂”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班级。

校容

通过系统革新,祁东县职业中专重构办学新格局,在办学理念、升学质量、技能水平、核心素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中职教育新路子,实现从“招生困境”到“一位难求”,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多元融合——

创生育人新范式

“中考失利时,我以为大学梦碎了。感谢祁东职业中专让我弯道超车,圆了本科梦。”美2201班学生蒋迅硕激动地说。今年职教高考,他以专业248分、文化46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重庆交通大学。

这并非个例。近两年,祁东县职业中专升入知名高校的学生数量与质量同步“跃升”:范鑫、邓小兵被中央美院录取,刘玉琛被四川美院录取,彭嵩捷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龙璐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

这些曾经的“中考折戟”少年,是如何在中职赛道实现“批量”“低进优出”?

“为学生开辟多元发展通道,是中职教育价值重塑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构建升学、技能、素养多元赋能体系。”谭朝晖一语道破。

如何落地见效?

教师示范课“推门听课” 

升学提质精准发力——

2024年,该校开设7个对口升本班、4个体艺高考班,组建了一支由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最强大脑天团”。“文化强基”战略成为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基础,“五课”(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竞赛课)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两中心一室一库”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武、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设计竞赛,这些‘真刀真枪’的实战平台,逼着我们吃透考纲、精研教法。”青年班主任雷蓓坦言。她所带的升学班,本科上线人数近两年持续攀升,“竞赛锤炼出的教学真功夫,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升学竞争力。”

实训楼

技能培优筑牢根基——

该校持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每年按季举办技能赛事,每学期举办一次技能决赛,评选“技能之星”树立标杆榜样。

汽修技能实训

推行“项目化教学”和“1+X 考证”模式。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们以项目为载体,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全程参与实际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锻炼综合能力。

“1+X 考证”模式让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就业“敲门砖”,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服装实训课堂

目前,该校成为衡阳市技能等级考试、书画等级考试“双考点”,多次举办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考试,超95%的考证通过率获得评委高度称赞,2025年电子和汽修技能等级考试更是以百分之百的通过率惊艳全场。

艺术插花实训课堂

素养浸润全面开花——

课程设置上,普通话、营销与口才、应用写作等语言类课程与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校园广播联动,全方位锤炼表达能力;体能素质、形体训练结合运动会、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助力塑造健康体魄;心理健康课程搭配场景体验与心理咨询,构建抗压能力培养体系;创新思维课程与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配合,激发创新潜能。

合唱团兴趣班

社团建设方面,文艺社团与艺术课程深度交融,书法社挥毫泼墨、文学社妙笔生花、绘画社精勾细描,舞蹈社翩翩起舞,曲艺社字正腔圆,手工社精雕细琢,形体社体态婀娜……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提升审美素养;在志愿者服务中,学生深入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帮扶留守儿童,在合作奉献中培养共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

此外,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指引开展养成教育。推行项目化教学与“1+X”考证制度,强化精进与实操能力;组织红色研学、护蕾行动、户外生存、双标建设等特色活动,举办防溺水、防诈骗、交通安全等专题讲座,开展安全演练,将思政教育、安全教育与生活技能培养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中提升自律与自理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自理、自律、表达、精进、创新、实操、康乐、审美、抗压、共处”十大能力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多重提升,让学生们在各类赛事和社会实践中脱颖而出。不仅技能竞赛、文明风采和等级考证成绩亮眼,在市县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书画比赛、中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中也屡获佳绩。

行走的思政课

正如该校一位毕业生感慨:“以前,总认为毕业后只能去拧螺丝。现在才明白,我们中职生也能通过职教高考、技能竞赛、体艺特长、3+2等方式升入大学,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去追逐更高的梦想。”

学校更凭借普通话测试获证率97%的出色成果,获评市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校”,成为区域内语言教育标杆。

内涵深化——

凝练改革新方案

2025年上学期,祁东县职业中专踏上了深度改革的征程——“四学部三提升”计划正式落地。

曲艺文化课堂 

该校以专业群为核心成立职教升学部、信息技术部、机械制造部、综合素养部,破解“专业散、管理粗、成效低”的困境,以“升学质量、技能培养、核心素养”三大提升工程回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满心期待。

“四大学部如同学校发展的四驾马车,各司其职,协同奋进。它们既狠抓升学质量,为学生的学历提升保驾护航;又强化技能水平,让学生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更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教务处主任彭军宝介绍。

茶艺兴趣课

从招生困境到“一位难求”,从专业滞后到产教融合,从升学低迷到全市领先,祁东县职业中专改革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一组组耀眼的数据中,更彰显于社会认同中,引发周边县市职业学校纷纷前来“取经”。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调研该校时高度评价:“祁东职专走出了一条‘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发展有潜力’的中职教育新路子。”

无人机专业学生安装无人机

操场上生龙活虎,欢声笑语;寝室里被装整齐,井然有序;无人机专业学生操控无人机在实训场上空轻盈盘旋,书写着科技与梦想的篇章;电子专业学生走进社区,义务为居民修理家电,用所学知识传递温暖与善意……如今的祁东县职业中专校园,已成为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绿洲”。

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谭朝晖和他的团队所期待的育人图景。

合唱比赛

当夕阳的余晖温柔地为实训楼镀上一层金边,2024级汽修班新生李子龙在日记本上郑重地写下:“在这里,我看到了技能成才的可能,也看到了中职生的青春光芒。”

“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选择教育’‘素质教育’。”谭朝晖的育人理念,两年来如明灯照亮千余学子前程。

元旦晚会

面对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祁东县职业中专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们将从‘建章立制、职教升学、技能实训、核心素养、专业优化、产教融合’等六个方面齐发力,全面强化管理效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磅礴动力,让每一个学子都能绽放光芒。”谭朝晖的战略规划清晰而坚定。

变的是办学质量跃升,不变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标”的初心。祁东县职业中专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省内一流职业院校”的宏伟目标。

而以谭朝晖为代表的改革者们,是全省中职人破浪前行的缩影,更是中职教育焕新的时代乐章,激励更多学校在改革征程中勇毅笃行。

【调研启示】

祁东县职业中专何以成为中职改革“弄潮儿”?

彭国军

中职学校的改革,需要“破立并举”,即既要打破陈旧观念,又要构建现代体系;中职学生的成才,需要“德技并修”,即既要技能傍身,更要精神立骨。

祁东县职业中专的改革,精准踏响时代鼓点。在这场从“艰难突围”到“蝶变出彩”的深刻变革中,该校党委书记谭朝晖的“改革哲学”尤为关键。

改革之基,始于直面沉疴的精准擘画。谭朝晖根植于对教育本真的深邃洞察和对中职未来图景的精准把握,面对一度出现的系列困境,他以“五个标点符号”为改革纲领,将学校发展置于“职教高考”“技能强国”“产教融合”的国家战略坐标系中,实现了办学定位的战略性重塑。

改革之径,成于升学就业的双轨并行。谭朝晖敏锐把握“中职办学定位转型”的核心要义,以“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为信念,打造“升学有坦途、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后劲”特色育人模式,使“低进优出、多元成才”成为现实、“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成为闪亮名片,为不同禀赋、不同志向学生铺设了成才通衢。

改革之魂,归于匠魂素养的全面升华。谭朝晖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品德+文化+技能+素养”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生动践行“三全育人”要求,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化为校园灵魂,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工匠筑牢精神根基,彰显了改革育人的深层价值与时代回应。

弄潮前行,未来可期。站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风口,中职教育的澎湃浪潮呼唤着更多如祁东县职业中专般的改革“弄潮儿”,以破茧成蝶的勇气、振翅高飞的智慧,共同书写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扫一扫 看视频

(原载于7月22日《湖南日报》第7版)破茧成蝶定经纬-----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