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 |如何破解“再热也不报40℃”背后的“信任温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1 18:20:41

文案:彭鹤鸣

出镜:李焱婕

后期:廖思渝(实习)

今年的夏天,可真是要热死人了!面对毒辣辣的阳光和炙烤般的体感,网友们纷纷感慨“一出门就像是进了烤箱”“这怕是得有四五十度了吧”。这时有人会打岔“天气预报有规定,再高的气温也不会报道超过40度的。”真的是再热也不会报40度吗?今天的三点更新我们来聊聊。

天气预报能报到40度吗?中国气象局专家对此回应:“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从长沙市来看,717日的天气预报明确称“长沙最高气温将达40度”。如此看来,“再热也不报40度”并不成立。

这时又有人要反驳了:无论报了多少度,数据也是被压低了,实际温度肯定不止这么点!那么气象部门的数据到底是怎么测出来的呢?据了解,我国气象部门主要采用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百叶箱观测法: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简单来说,测的是百叶箱里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可作为活生生的人,每天打开天气预报,难道想知道是一个百叶箱的温度吗?“再热也不报40度”的说法虽不成立,可它反映出的,是普通民众与气象部门之间的“信任温差”。气象部门的解释再合理,预测数据来源再真实,却难以弥补长期以来民众对于气象数据的疏离感。

炎炎夏日,最关心气温的,是在十字路口坚守岗位的交警们,是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们,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们……对于在高温之下仍为生计奔波、仍为工作尽责的普罗大众而言,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是更加贴近自身感受、更方便直接参考的气温数据。

气象部门在保证预测结果的科学准确之余,也可采取更人性化、更多元化的预报方式:例如重点播报体感温度、高温健康风险等级,取代单一气温数值;结合​​湿度、风速、地表辐射​​等要素,建立新的体感温度综合指标;进一步完善公共防护推送机制,利用多元平台发布个性化便民防护建议等等

气温数字虽死板,但温情的播报可以成为酷暑中的遮阳伞。坚持“以人为本”,做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贴近民众的天气预报,才能破解“信任温差”,让谣言不攻自破。

责编:唐雨琪

一审:张英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