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毛田镇:万亩茶园从传统走向现代

  新湘潭客户端   2025-07-21 15:09: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武平 卞为松

昔日交通闭塞的湘乡市毛田镇,如今高速路网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这座被水府庙水库三面环绕的移民大镇,正将浸润着600余载贡茶历史的传统产业,淬炼成驱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蒸蒸日上。今年,毛田镇以入围湘潭市乡村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乡镇为新动力,锚定发展壮大现代茶叶产业目标,挂出了作战图、排定了时间表,真抓实干、砥砺前行。

传统茶乡积极面对时代挑战

毛田镇地处湘潭、娄底两市交界处,辖19个村(社区)、3.79万人,其中库区移民1.1万人。全镇水田面积仅2.9万亩,旱土(含茶园)约10万亩、山林地6.69万亩。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就有种茶卖茶的传统,明朝正德皇帝赐名“万山贡茶”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口口相传;如今,“湘乡水府茶”“香露红”等系列品牌茶叶更是名扬省内外。截至去年底,全镇茶园面积约1万亩、茶叶年产值达2000万元,近年来镇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湘乡市平均水平高30%左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毛田镇茶叶产业面临各种挑战。其中,6700余亩老茶园的茶树品种需要改良、灌溉设施亟待修缮或提质改造,栽培、加工环节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还有人力财力不足、设备设施跟不上时代要求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推广和产业升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毛田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讨,果断提出振兴茶叶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25年—2027年),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特色产业培育工作专班,树目标、定举措,选定万洲、清溪、崇山、东坪、泉新等5个核心村为全产业链攻坚主阵地,锐意克服困难、补齐短板、增强活力,让茶叶产业稳定成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支柱产业。

点面结合着力开发产业潜能

仲夏时节,走进毛田镇万洲村一片老茶园,目之所及,挨挨挤挤的杂草与茶叶树齐高,行人无立足之地,这在外行人看来有点“懒作为”的感觉,其实不然。茶园负责人介绍,春茶采摘过后,有意让杂草疯长,以便高温酷暑季节为茶叶树遮阳、保湿。等到秋冬季给茶叶树松土施肥时,将这些杂草铲除、覆土腐化,又是天然的有机肥。

距离万洲村老茶园不远的东坪村一片新茶园上,幼茶苗被遮阳网和滴灌系统呵护着,茶畦间生长着茂盛的黄豆,数名园丁每天不辞辛劳地将零星杂草拔除,既减少水肥损耗又确保茶园整洁美观。

综观毛田镇新、老茶园,面貌各异但目标一致。近年来,镇、村两级大力推广“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运营模式,坚持以区域公共品牌“湘乡水府茶”为主导,不断扩大茶叶产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该镇“三年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将提质改造老茶园2500亩,其中2025年600亩、2026年1200亩,2027年700亩;主要任务是整地、清杂、补蔸,品种改良和换植,并配套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茶园1000亩,其中2025年300亩、2026年400亩、2027年300亩,主要任务是持续推广茶树良种化、种植立体化、生产机械化、管理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继续扶持规模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升级加工生产线、提升加工技术,提高耕地收益;加强宣传引导,延伸产业链条,将现有的“种茶—采茶—制茶—售茶”单一产业链,发展成茶旅融合、茶食品开发并行的全产业链。目前,本年度全镇产业培育项目正按规划有序推进。

品牌赋能多维支撑茶旅新生

截至目前,毛田镇18个村中有14个村种茶,茶叶产销规模经营主体近10家,拥有省级龙头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2家,主要生产红茶、绿茶、白茶等,已注册“香露红”“湘乡水府茶”等9个茶叶商标,其中“湘乡水府茶”获国家地理地域商标。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与毛田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竭力提供生产加工技术指导;镇内茶叶产销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茶叶展销博览会、推介会,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年攻坚计划”蓝图已绘就,毛田镇将充分利用传统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以做强一产业、做大二产业、做活三产业为奋斗目标,全力建设万洲村古树茶园以及香露红、香妃茶业产学研基地,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采摘、餐饮电商于一体的茶文化主题景区。同时,多方筹资建设3条产业路,助力全镇茶文旅融合发展。

从单一种茶到全产业链融合,从村民肩挑手提送货到网络直播带货、快递发货,毛田镇的万亩茶园正经历深刻蜕变。一片片承载着贡茶荣光与移民期盼的绿叶,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舒展新枝,为当地特色产业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责编:蒋睿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