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玥 王思瑶 刘芙瑶 李嘉毅 常德日报 2025-07-21 07:53:27
7月17日,凌晨两点,常德金丹食品有限公司卤制师傅周中勇推上车间的电闸,车间瞬间灯火通明,空调、电扇开始工作。
周中勇套上工作服,戴好头套和口罩,穿上深筒雨靴,杀菌消毒后,正式进入车间。
他和同事将12个卤锅锅盖揭开,点火。锅中的老卤水慢慢开始沸腾,酱香、卤香、辛辣气扑面而来。车间温度快速上升,空调的冷气完全被覆盖。卤制师傅们脸上的汗水沿着脖颈滑落到衣服里,但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不然味道就有偏差,而且要特别注意安全。”周中勇解释。
周中勇走到自己负责的锅边盯着卤水看了看,再嗅了嗅,转身拿着大锅铲去了配料车间,再出来时锅铲上多了盐和香辛料。他的手一扬,卤料均匀落到锅里,他顺势用大锅铲在锅里搅拌。
“不需要尝,闻闻就可以知道要加些什么吗?”周中勇说:“以前我也需要尝尝卤水的味道才能确定添加什么,工作4年后可以通过看、闻确定加哪些卤料、加多少。”
卤水再次沸腾时,周中勇和同事去隔壁房间将一排排钢架推到卤锅旁。钢架上是头一天腌制、烘焙好的鸭胚,密集如同古战场悬垂的盾牌。鸭胚用竹片撑开成板状。记者用手触摸鸭肉感觉冰凉,撕拉间肉质紧实。
周中勇麻利地从钢架上取下10只鸭子,整齐地放入卤锅,再顺手取下鸭子上的铁钩子挂到钢架上。如此重复多个来回,卤锅里已摆满了鸭子。他搬起锅旁边的铁栅栏盖在卤锅上,再用压锅石轻轻地压住铁栅栏。
卤水不断沸腾,压锅石也在不断接受酱卤。
这时,车间里的空气已变得滚烫,所有人的头发、衣服已经全部汗湿。几次试图靠近卤锅,又惯性后撤几大步。
大约10分钟后,周中勇将一根大木棍套在锅边的铁环里,和同事利用杠杆原理,将铁栅栏狠狠地压进锅里。
接下来的就是等待。
20岁时,周中勇从益阳来到常德,跟着师傅收鸭子、杀鸭子。2009年,公司有了自己的鸭子生态养殖基地和鸭子屠宰生产线,33岁的周中勇面临转行,公司负责人希望他留下来转行学做卤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吃过很多地方的酱板鸭,觉得常德的酱板鸭最好吃,能学到这个手艺是非常幸运的。”回忆当时,他眼里带笑。
周中勇跟着老师傅,从认识卤料,一锅卤水需要放哪些卤料,每味卤料放多少克,一直学到鸭子什么时候放入卤锅,多久出锅……经过理论学习和一次又一次实操,半年后,他顺利“毕业”,进入卤制车间工作。
如今,周中勇也成为“老”卤制师傅。说到工作的辛苦,他大声地告诉记者:“辛苦是辛苦,但这是老师傅传给我的手艺,等到我退休前,我也要收徒弟,将手艺传给他们。”
鸭子入锅70分钟后,周中勇望了一眼卤锅,说道:“可以了!”接着,他和同事合作吊起压锅石和铁栅栏,从钢架上取来铁钩子,钩起卤锅里的鸭子,挂回钢架上。
卤好的酱板鸭慢慢冷却,再进行真空包装杀菌。当城市苏醒,第一批凝结着深夜匠心的酱板鸭,带着常德独有的麻、辣、鲜、香,奔赴千家万户的餐桌。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