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奏时代交响 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长岛颂歌》首演

刘思佳 彭娟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0 15:20:12

新湖南客户端7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思佳 实习生 杨晓妍 李征青 通讯员 彭娟)湖湘血脉热烈奔涌,民族管弦壮阔回溯,在湘江之畔发出震彻时代的回响。7月19日晚,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长岛颂歌》在长沙音乐厅首演。

演出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湘剧院承办,湖湘民族乐团演奏。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执棒挥毫,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倾情演绎,湖南省湘剧院一级作曲柳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远、青年作曲家臧婷共同创作。

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长岛颂歌》在长沙音乐厅首演。

六大乐章奏响湘江弦歌

《长岛颂歌》以湖湘大地万年文化积淀为蓝本,通过《汩》《赤血》《麓山黉》《窑・韵》《楚伶》《长岛颂歌》六大乐章串联起湖湘文明的千年记忆,用宏大深情的民族管弦乐语言,生动诠释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用音符引领听众穿梭于湖湘文明的长河。

弦乐铺展湘江温婉余波,天籁童声裹挟云梦泽雾气袅袅而来。第一乐章《汩》以“湘水余波,濂溪一脉”的悠远起笔,掠过袅袅云梦,渐次奔涌成北去的洪流。《赤血》接过激昂的音浪,三湘子弟拨开迷雾的呐喊、肩扛苍生社稷的铁骨铮铮,尽在裂帛惊雷般的节奏中震颤。

《麓山黉》的音符叩响朱张渡口的晨雾,“惟楚有材”的诵咏穿透时空,学脉在恢弘乐章中声震林壑、生生不息。《窑・韵》点燃铜官窑的灼灼火光,黑石号满载着“君生我未生”的东方浪漫远航,将洞庭烟波与万里海路的繁华紧紧相连。

随着琵琶名家吴玉霞的指尖流转,《楚伶》奏响了湘妃竹泣般的悲婉。楚调穿云裂帛,弹词吟揉间,贾谊的孤窗、杜甫的夜舟在弦柱间浮沉。一弦一柱里,自有江湖夜雨十年不熄的渔火。终至第六乐章《长岛颂歌》,橘子洲头,“百舸争流”的豪迈与“鹰击长空”的壮阔交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雷之问,在湘江的磅礴回应中,尽显继往开来的时代气魄。

演出现场(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创新融合书写艺术新篇

《长岛颂歌》的艺术突破,藏在文脉与音符的共振里,隐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

文脉为魂,让千年故事在旋律中苏醒。《长岛颂歌》以毛泽东“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为精神原点,将橘子洲化作时光锚点。当贾谊的孤影、杜甫的诗魂、岳麓书院的书声与革命年代的星火在乐句中相遇,“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既是历史长河里的深沉回响,也是新时代湖南的鲜活心跳。

非遗为韵,让沉睡陶土在乐章中鸣唱。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特制的编磬,在交响中发出清越古朴的鸣响。这抹“瓷音”如穿越千年的信使,将洞庭烟波与海上丝路织入旋律,开创了“非遗工艺+现代作曲”的全新诗学。

“《长岛颂歌》首演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湖南省湘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郑声宏表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创排更多彰显中国特色、湖南特点、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全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民族精神弘扬好、把时代故事讲述好。

责编:张岚

一审:刘思佳

二审:刘玉锋

三审:蒋玉青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