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为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中国新闻社   2025-07-19 12:00:01

作者简介:

许  烨,法学博士,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宗教热点难点问题、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本文发表于《中国新闻报》2025年7月16日理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当前,我国面临着内外风险增多、利益格局复杂的现实国情,只有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团结联合起各种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首先,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稳定安全的环境。稳定安全的国内外环境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人民的团结,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之下,人民的团结涵盖多个层面:一是党内的团结,这是保持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二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阶层、团体和组织力量的团结,有助于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三是其他阶层、团体和组织之间的联系交流,能够促进社会多元力量的融合。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当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一战线发展也呈现出“四个前所未有”的特征,即内部构成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实现对不同阶层、团体和组织的有效团结,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所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包容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科学谋划体制机制变革,有效协调多样化的利益关系,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稳定安全的基石。

其次,坚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多的力量资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显著特征。新时代统战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统一战线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心和力量。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大统战工作格局着眼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在范围上涵盖了大陆内和大陆以外两个范围的联盟,在领域上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识。随着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多元化,打造统战工作新优势,必须抓住大众化的特点,更好地统合体制内外、党内党外、圆内圆外、线上线下、上层基层的力量,树立开放性的、社会化的大统战工作理念,彰显统一战线政治引领的独特优势、人才荟萃和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做好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稳固人心的工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智慧和力量。

第三,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统一战线一直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统一战线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其点多面广的特性决定了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必要性。要将数量庞大、构成多元的群体团结凝聚起来,增强国家治理的包容性,仅依靠统战部门远远不够,需要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制度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民族、宗教等领域,对党委领导、统战部门牵头、代表人士参与、社会协同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对于引导统一战线各领域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方式方法来讲,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是统合社会力量、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方式。综观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程,统一战线始终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而且大统战工作格局具有柔性治理的特点,在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注重通过团结引导的方式,画出最大同心圆。从领域上说,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深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方面面,实现同国家治理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从目标上来说,大统战工作格局就是要切实增强统战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得治理效能更具精准性,这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也是一致的。

当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让统一战线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新闻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