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挖煤小伙逆袭成博士”当事人 ,他的故事比电影还燃

杨洁规 黄亚苹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8 23:36:57

新湖南记者 杨洁规 黄亚苹 实习生莫子聪

一封致谢,点亮无数人心。

12岁跟着父亲挖煤,500多分上了专科,专升本再读硕博,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一些,研二才有第一台电脑……最近,挖煤老三唐先生在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中,将自己从挖煤小伙到工学博士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感动了众多网友。

7月初,在这篇致谢未引发广泛关注时,新湖南记者就与唐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长谈,探寻他逆袭之路背后的动人故事。

煤洞里的艰辛,干10小时挣60

1992年,唐先生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家庭,家境并不宽裕。父亲靠在小煤窑挖煤维持一家生计,母亲则在家照料几亩薄田。

9岁时,父母将唐先生送到当地一所武术学校,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练武术。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2岁至15岁,每个周末以及寒暑假,唐先生都随父亲下矿挖煤。在那个仅0.8米高、闷热如蒸笼的煤洞里,他和父亲以及工友们一样,赤身蜷缩着,一锹一锹地挖煤、运煤,辛苦劳作10个小时能挣60元。

那时候没有觉得有多苦,就想着帮家里减轻点负担。唐先生说。

挣钱踏上煤矿专业之路

从武校初中毕业后,唐先生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然而,高中阶段严重偏科,他的成绩不理想。2009年首次高考,他仅考了300多分。

高考失利后,看着父辈们辛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唐先生的内心收到了极大的触动。我不想过这种日子,想换个活法,只有上学能让我走出小乡村。他暗暗发誓。

于是,他刻苦准备第二次高考,最终取得513分,这个分数足以上一所三本院校。但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一所有煤矿专业的专科学校。

我当时觉得煤矿很挣钱,想法很简单,就选了煤矿这个专业。唐先生坦言,那时他对其他专业了解得也少,就觉得这个能改变家里的状况。

进入大学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唐先生利用寒暑假四处打工。他曾在建筑工地绑过钢筋、在高速公路铺过沥青,甚至在煤矿扛过炸药。尽管生活艰辛,但在读期间,他从未做过与学习无关的兼职,始终将精力放在学业上。

专升本、考研到读博的逆袭之路

此后,唐先生的人生仿佛开启了加速模式,一路逆袭。他先是专升本学习地质工程专业,2016年成功考研,继续深造采矿工程,并最终读博。

唐先生笑着说,从小到大没有得过一张奖状。不过,考研成功让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有天赋,当时班上25个人,只有我考研成功,感觉开窍了!

读研三年,唐先生一大半时间都在煤矿上做科研项目。当他看到现代化的矿井,总会想起儿时挖煤的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让他感触颇深,现在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可以思考问题,学习知识。他感慨道,在现代化的矿井里,他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贡献力量。

研二才拥有第一台电脑

唐先生感慨,这些年自己做什么都比别人慢。直到研二,他才拥有第一台电脑。

读研期间,一次和导师聊天时,他哭着提出想退学。原因是导师交代的一项工作需要用到电脑,而他没有电脑。大学毕业时,他都是先手写30多页本科毕业设计稿,再去图书馆录入到电脑里。

得知他的情况后,导师自掏腰包送给他一台电脑。

在论文致谢中,唐先生除了感谢导师,还感谢了课题组老师、同学、同事,专科、本科室友及女友等人。他特别提到了本科室友对他的帮助,让我考研时可以不去打工,读研时还送给人生中第一部手机。

这些温暖的瞬间,如繁星照亮他前行道路。

感悟与建议:思想先行,行动至上

我不喜欢用苦和难描述经历,写在致谢信的事当时也没觉得苦,生活中我很乐观!唐先生说,博士毕业后,出于好玩,他在社交账号上发了一条视频,结果连配乐都不会添加。

接触互联网后,唐先生坦言曾被绑架。白天工作他不关注账号信息,但晚上休息时会不自觉翻看评论,影响到了我的睡眠和日常思考。前一两天的新鲜劲过后,他逐渐理性起来。

718日白天,新湖南记者发现他的社交账号作品已清空。

对于仍在奋斗中的寒门学子,唐先生给出真诚建议:没有父母铺路,就自己去悟,认定的事,干就完了!同时,他强调迷茫和焦虑是没有任何用的,思想先行,行动至上。

责编:杨洁规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