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8 06:40:02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严控暑期作业总量,科学规范作业布置,坚决杜绝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现象,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暑假作业如何布置,这是自教育“减负”以来,全社会一直关心的问题。
作业当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能复习所学知识点、维系知识链条的完整以及有利于做好各学段衔接等。保持适当的作业量是有必要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严控暑期作业总量,是为了消弭“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拥有快乐暑期,这是“减负”的应有之义,值得点赞。
“减负”固然重要,“增能”更应重视。在加减之间,如何找到一个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成长的方式?
童年最宝贵的是能与自然一起脉动,能让好奇心、探索欲得到释放。“增能”的立足点,应该是保护、满足、发展孩子的探索欲。
“增能”怎么增?一些地方给出了不错的示范。比如,暑假鼓励孩子做“城市探索者”“森林探索者”,用数学知识优化公交路线;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废旧物品完成一项小发明;手工制作地理模型等。平时学习任务比较多,孩子与自然、社会之间接触少,如今通过实践性课程补足短板,在巩固知识与拓宽视野之间达成平衡。
当然,在“科学规范作业布置”这一要求中,“科学”的要义不仅体现于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配比”合理,更体现在难度设置要合理。不能布置一些孩子凭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完成的“调研”和探索项目,从而导致这些作业压力转嫁到家长身上,形成新的家庭负担。
123与ABC,星空与蝉鸣,皆应为教育之所欲,皆是套餐的营养源。就像孔子既教弟子们“知识道理”,也带他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暑假作业,也应该像这样,既要实际,也不乏浪漫。
责编:颜青
一审:詹娉俏
二审:彭彭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