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白胖子”变身“金豆子”

  津市融媒体中心   2025-07-17 19:28:59

津市白衣镇,种植藠果已有上百年历史,已建成万亩轮作示范基地,被称为“中国藠果之乡”。

得益于独特的土壤特质与气候条件,这里出产的藠果洁白晶莹、脆嫩爽口,富含粗蛋白、脂肪、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钟灵村是白衣镇藠果的主产地。胡兴泉是钟灵村的一名村干部,也是藠果种植大户。

“藠果是个宝,能当菜,能入药,能卖钱。”胡兴泉说,从记事起,他的祖父总说这句话。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钟灵村,耐旱易活的藠果曾是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一碟腌藠头便是夏日饭桌上的开胃佳肴。

因哥哥多年从事藠果种植,2007年,在外打拼的胡兴泉回乡承包了200亩田地,大面积种植藠果。3年内,他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高效种植法。

2014年,胡兴泉被选入村委工作,开始带领村民种植藠果,无偿为村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手把手讲解种植步骤,推广节水灌溉、科学田间管理等新技术。“新种法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让藠果品质更好。”5年间,胡兴泉带领全村发展藠果种植大户38户,成立“钟灵村藠果合作社”。

然而,刚过上几年好日子,考验接踵而至。“2016年最难,当时毛里湖搞退养,沿湖那些环保不过关的小藠果腌制厂都被关停,新鲜藠果只能拉到外地去加工。”胡兴泉回忆,新鲜藠果运往外地售卖,意味着运输成本、藠果损耗率增加,影响藠果的收购价格,突发状况让藠农们措手不及。

为解藠农燃眉之急,白衣镇政府整合资源,引进有资质的企业,配套环保设备。建成湘西北最大的洗果仓储交易中心,同时促成津市高新区台龙食品藠果标准化腌制厂房落地,推动藠果产业从“小散乱”迈向规模化、规范化。

在胡兴泉兄弟俩的带动下,钟灵村藠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白衣镇钟灵村藠果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户均增收3.5万元,成为白衣镇藠果主产区。

近年来,白衣镇大力发展藠果产业,形成集种植、清洗、加工、冷藏、保鲜、运输、商贸的完整产业链。每到种植与收购旺季,为周边农户提供6000多个岗位,藠果产业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责编:黄琼

一审:黄琼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津市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