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水利局:以“四化”驱动水库管护改革

    2025-07-17 16:55: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俊 刘文峰

仲夏时节,碧水如镜,涟源157座水库安然镶嵌于群山之间

堤坝上,聘请的157名乡村水库专管员按照水库巡查路线,仔细落实日常巡查工作;管理站内,组建的7支维养队伍,正组织巡查、养护、保洁、维修等相关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对全市小型水库实行“巡、管、护”整体化服务;水旱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内,水情监测系统正实时更新着雨情、水位数据——这是涟源市水利局以“四化”机制重塑水库管护格局后呈现的崭新图景。

近年来,涟源市水利局聚焦管护瓶颈,创新构建“市场运作规范化、维护养护专业化、奖惩考核制度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四轮驱动体系,推动水库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为水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市场运作规范化:引入活水,重塑管护生态

破除“政府包揽、效率不高”的传统模式,以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涟源市明确将水库养护实施主体改为市属国企明宏公司,将中央补助资金划拨市属国企,不足部分由企业通过水利资产融资贷款解决,既实现经营与养护的权与责统一,又盘活了水利资产,保障后期运行经费的“有底可兜”。

该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力量,建立竞争择优机制,订《小型水库标准化管护服务合同》,明确管护服务目标、范围、内容、方式、工作要求、费用及支付方式。明确巡查频次、养护标准、应急响应等核心条款,彻底改变责任虚化状态。水库管护负责人“合同就是‘军令状’,干不好真会被淘汰。”

维护养护专业化:科技赋能,提升管护质效

告别“土办法、经验论”,专业化成为提升管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队伍升级,培训上岗由该公司和承接养护单位组建水库管护专家库,分别成立管理项目部和养护项目部按南北分片进行管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常态性开展水库日常巡查、专项巡查等专题培训实现从“看水人”向“专业工程师”转变。

装备革新,智慧加持推广无人机巡查坝坡、大坝边坡维护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探查隐患和水库管护等新技术,结合雨水情智慧监测管理平台,精准识别隐患,隐患自查自纠率显著提高。

奖惩考核制度化:督考并举,激发内生动力

破解“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痼疾,构建以考促干、奖优罚劣的动力机制

严格按最新制定的《涟源市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考核方案》要求,对管护公司实行分期分级考核制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按年度评定结果落实奖惩。考核结果直接量化,形成“成绩单”。考核结果与管护经费拨付、管理单位评优、责任人绩效薪酬“三挂钩”。

涟源市水利局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分别组织乡镇、养护单位对全市小型水库隐患进行现场排查建立“巡查-反馈-整改-复核-销号”全链条督改机制。严格对照《湖南省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试行)》,逐条逐款对小型水库现状进行自查自评,找准问题清单,最终汇总形成《涟源市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现场调查报告》,按日常养护类、工程措施类、违章违建类进行分类整编问题清单,对日常养护类问题,交由养护公司限期整改,实现了水库“违建清零、坝面整洁、设施完好、标识清晰、物资齐全”的工作目标。

档案管理标准化:数字筑基,赋能长效监管

将档案管理升级为支撑科学决策的基础工程。统一制订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手册,统一巡查日志、管护记录档案格式规范记录确保全市“一套标准、规范记录”。同步完善电子档案,实现“一库一档”一年一存,确保水库巡查、维修养护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有档备查可随时调阅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同时,打破“信息孤岛”,水旱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平台数据与应急、气象部门共享,为防洪调度、除险加固提供关键支撑。

涟源市水利局以“四化”为抓手的管护改革,正推动水库从“有人管”向“专业管”“智慧管”深刻转变。水库管护的精细化改革,不仅筑牢了防洪抗旱的安全基石,更让每一泓清水成为映照民生福祉的明镜。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