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7-17 15:46:2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唐果)7月10日至20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掌上寻光暑期实践团深入新化县石冲口镇潮水铺村,围绕当地儿童网络使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该调研旨在通过多维度观察,探究乡村儿童网络行为背后的成长需求,并据此开展针对性公益实践。
实践团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潮水铺村儿童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该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儿童由祖辈或其他亲属照料。调研发现,部分儿童因家长日常陪伴不足,倾向于通过手机娱乐消遣课余时间。位于村内的潮水完全小学是该村的主要小学,学生规模约200-300人。
团队成员观察到,村内儿童课余活动选择相对较少,加之部分家庭对电子设备使用的引导存在不足,个别小学阶段儿童出现了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在一位即将升入五年级的罗同学家中,其父亲坦言:“孩子平时活动范围有限,空闲时总爱刷短视频,对学习有一定影响。”他同时提及了隔代教育中“既想管又怕管不好”的矛盾,以及乡村教育资源有限带来的育儿压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庭提供给孩子的手机多为旧机型,而短视频平台的推广进一步增加了儿童接触手机内容的渠道。此外,孩子们常聚集观看手机视频的现象,也反映出集体娱乐方式较为单一的现实。
调研团队分析认为,乡村儿童网络使用行为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陪伴的时空距离、学校课外活动的丰富程度、社会资源对乡村的覆盖水平等,均可能对儿童的网络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以罗同学家庭为例,其父亲在访谈中流露出复杂的教育心态,一方面表示孩子“只要努力了,成绩不好也能理解”,另一方面又对孩子“不爱学、不适合学”的状态感到担忧。这种对教育成效的期待与忧虑并存的现象,反映出部分乡村家庭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惑。
基于调研情况,实践团为潮水铺村儿童量身打造了“掌上寻光”网络数智教育夏令营,开设了网络素质教育、人工智能启蒙等课程。在网络安全课上,志愿者通过“反诈小侦探”情景剧,教授孩子们识别网络诈骗信息;在资源运用课中,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心理教育环节则通过“网上心事分享圈”,引导孩子们区分虚拟互动与现实友谊。“我们希望通过丰富的课程,帮助孩子们发现手机之外的更多可能。”实践团成员黄芮介绍,后续团队还将联合村小学、村委会策划文体活动,如篮球培训、阅读会等,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线下社交与活动的机会。
调研团队观察到,儿童网络使用习惯与其现实生活中的娱乐选择、社交模式密切相关。正如潮水完全小学校长蔡豪所言:“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管’,更是‘看见’——看见他们的兴趣,看见他们的成长需求。”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的研访调查,更是一次与乡村儿童及其家庭的真诚对话。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儿童网络素养提升问题,探索更多可持续的公益模式,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