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淇月 余文洁 常德融媒 2025-07-17 12:41:36
案情回顾:
7月9日,放假在家的周同学(化名)正在玩手机时,她的某社交软件上突然收到一条“求购”私信。对方表示,想购买她的游戏账号,双方很快谈妥价格。随后,骗子诱导周同学在某交易平台上架交易链接。当周同学因年龄限制无法完成交易时,骗子却声称“已将钱款转入平台担保账户”,并展示虚假支付凭证。周同学要求取消交易,对方谎称“订单生成无法取消”进而诱骗她下载了某视频聊天软件。通过视频“指导操作”周同学下载软件后,在对方要求下开启了屏幕共享并打开后置摄像头。最终,在骗子一步步诱导下,周同学被骗5416元。
诈骗套路揭秘:
伪装买家,精准锁定目标:骗子以“求购游戏账号”为诱饵,在社交平台主动联系未成年人,利用其急于交易变现的心理,快速建立信任。
虚构交易平台,伪造支付凭证:当受害者因年龄限制无法完成交易时,骗子谎称“已付款至平台担保账户”,并发送虚假转账截图,制造交易成功的假象,迫使受害者继续配合。
视频“指导”+屏幕共享,实时监控操作:通过视频通话“手把手教学”,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和后置摄像头,实时窥探手机界面及支付密码,实现精准盗刷。
针对未成年人反诈意识薄弱的特点: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支付流程不熟悉等,通过“专业话术”逐步引导,使其在慌乱中听从指令。
警方提示:
交易务必选择正规、有担保的官方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减少风险。在交易前,确认好商品、价格和支付方式,不要下载不明软件,不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不要轻信要求先付款的交易,确保交易安全。发现异常或被骗,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并立即报警,同时,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定期检查孩子的网络社交及支付行为,关闭不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
责编:黄琼
一审:黄琼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