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炯姣:春风化雨润无声

  科教新报   2025-07-17 11:16:1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邓瑶

天边刚透出微光,娄底大科小学教学楼已亮起第一盏灯。该校教师聂炯姣踏着熟悉的步履走上台阶,身影在空旷的廊道中显得格外沉静——这是她第25个年头的寻常清晨。从青涩年华到鬓染微霜,从初上讲台的忐忑到如今身兼语文教师、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与教研组长多重身份的责任在肩,聂炯姣在时间的长流中,无声而坚定地沉淀着一位教育者的初心。校园里每一处角落都浸透着她日复一日的付出。她将最纯粹的热爱,浇灌进孩子们成长的土壤深处。

初执教鞭时,聂炯姣也曾深陷迷茫。她至今记得,第一次面对满堂喧闹孩子们时那无处安放的紧张感。但一名老教师的箴言如灯点亮前路:“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从此她将“点燃”二字刻入心间,把课堂当作生命来经营。在石井中心小学执教期间的一次作文课上,当读到一名沉默寡言的孩子在作文里倾吐对亡母的思念时,聂炯姣老师内心震颤,她不仅写下长长的评语抚慰,更悄悄在放学后留下陪伴,轻抚孩子肩头,让无声的泪水滴落在师生共同的情感河床里。那天夕阳透过窗棂,映照着孩子渐渐舒展的眉眼——原来真正有温度的教育,是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土壤上悄然绽放的花朵,那一刻,聂炯姣深信自己找到了那团火的种子。

在班主任岗位上,聂炯姣老师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唤醒”哲学。她坚持认为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属于自己的星光。学生小涛曾是班中“问题学生”,他打架、顶撞、成绩落后,像一匹桀骜不驯的小马。聂炯姣没有放弃,一次次家访,一次次促膝长谈,她敏锐地发现小涛对植物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于是教室窗台便多了几盆绿植,她还郑重委派小涛为“护绿使者”。当小涛第一次将亲手栽种的小苗捧到老师面前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聂炯姣动容。从被排斥到被需要,从“问题”到“责任”,小涛渐渐挺直了脊背——那株稚嫩幼苗,终于在老师信任的土壤里找到了向上生长的方向。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聂炯姣深知阅读是语文的灵魂。她率先在学校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日常教学的土壤。她主持编印《小荷初绽》年级阅读册,精心挑选适合不同学段孩子的经典篇章;她创设“晨诵暮读”制度,使琅琅书声成为校园最美的晨曲;她组织“课本剧展演”,让孩子们从文字中走出,化身故事中人。在聂炯姣的推动下,语文课堂悄然蜕变。当孩子们在“诗词大会”上自信吟诵,在“辩论擂台”上思维碰撞,聂炯姣站在台下,满眼欣慰——她仿佛看见一片片思想的田野正被春风唤醒,曾经播下的种子,在孩子们精神的原野上开始摇曳生姿。

二十五载光阴流转,聂炯姣先后捧回“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当被问起最珍视的荣光,她含笑取出的却是厚厚一沓学生手写信件与卡片。其中一张略显稚拙的贺卡上写着:“聂老师,您教的‘春风吹又生’,我现在才真正懂了。”署名是当年那名沉默寡言的学生。聂炯姣指尖抚过字迹,神情宁静:“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耕耘的,是孩子心中看不见的春天。”

下课铃声响起,聂炯姣合上课本,微笑目送孩子们如鸟雀般飞出教室。她缓步走到窗前,阳光洒满肩头,校园里草木葱茏。二十五年,足以让青丝染霜,却也让生命在耕耘中愈发丰厚。那些曾经细小的种子,早已穿越风雨亭亭而立;而聂炯姣的身影,也如校园里一棵不语的树,以日复一日的年轮,默默刻写着春风化雨的深沉誓言:“当每一颗被点亮的星辰都升上自己的天空,便是为师者生命穹顶最辽阔的荣光。”

她俯身轻轻拂去讲台上一粒微尘,如同拂去岁月中那些无人知晓的疲惫与遗憾。窗外新绿摇曳,又一个春天正在聂炯姣守护的园圃里,悄然拔节生长。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