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企业助13名残疾员工在数字经济中逐梦

徐神  周俊良   为民热线   2025-07-17 10:03:32

在长沙天心经济开发区的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里,34岁的李志文戴着3D眼镜,左手在鼠标上灵活滑动。无人机拍下的平面地图,在他操作下渐渐“站”起来,变成精细的三维立体图,这些成果,正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湖南远景经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像李志文一样的残疾员工有13名,其中有3人当上了管理人员。

从“技能小白”到“技术骨干”

他用8年改写人生

一场意外让李志文右手残缺,落下肢体三级残疾。但他从没想过“等靠要”,2016年,残联在湖南成才职业培训学校开设航天测绘技能培训班,他揣着“学门手艺”的念头报了名。

巧的是,这一年湖南远景经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经纬”)在长沙注册成立。当时湖南省正大力推动数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和产业园区建设,这家专注遥感测量技术应用与数字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缺专业人才。2017年,李志文加入公司,迎来了人生的关键转折——公司立刻派他去武汉接受专项培训。

“第一个月工资拿了4800元,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李志文至今记得那份雀跃,“从来没拿过这么高的工资,更觉得有奔头了。”靠着一股拼劲,他从画图组长一路成长为技术骨干,多次赴武汉深造,把点云影像处理、无人机激光遥感等核心技术摸得透透的。

8年来,他跟着项目跑遍各地,三伏天在马路边做户外测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从没喊过累。“能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特别有成就感。”如今的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常组织培训带新人,成了团队里的“老师傅”。

安家立业在长沙

他在工作中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这几年娶了老婆,生了一儿一女,在长沙买了房、买了车。”说起现在的生活,李志文眼里满是笑意。这份安稳,藏着他的汗水,也藏着企业的温暖。

“老板常问我们生活有啥难处,政府也总关心我们特殊群体。”他总说自己运气好,遇上了愿意给机会的公司。其实这份“运气”,是他用刻苦换来的——别人练一遍的操作,他用左手反复练十遍;项目赶工期,他带着团队连轴转,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得到客户好评。

如今,他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还带动身边人一起进步。“自己学好了,就想帮更多人。”这份分享,让他的人生更有分量。

13名残疾员工的“成长密码”

企业给的不是怜悯是机会

远景经纬有30多名员工,像李志文一样的残疾员工有13名,其中3人当上了管理人员,李志文等4人通过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还带动3名残疾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不给予可怜,给他们平等发展机会。”这是公司对待残疾员工的核心理念。在这里,无障碍办公设施、定期体检、团建活动是标配,更重要的是“量身定制”的成长路径——从基础技能到核心技术,公司从不吝啬培训资源,鼓励每个人往上走。

“他们肯学肯拼,比很多人都努力。”公司办公室主任许结林说,老板最看重员工的学习潜力和做事的态度,不少残疾员工已经成了团队里的“顶梁柱”。

下一步,公司将认真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定义务,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下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强化与残联、特殊教育院校的合作,推行远程办公、弹性工时等模式,助力更多残疾人融入数字经济红利。

从李志文的单手操作,到13名残疾员工的集体发光,这家湘企用行动证明:给一份平等的机会,就能收获无数精彩的可能。

普法小课堂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应当遵守劳动人事的有关规定,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没有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安排残疾人就业没有达到规定比例的,应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另需说明,根据现行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含30人)的企业,暂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为民热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