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若楠 三湘都市报 2025-07-16 17:58:3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通讯员 万家忻
“手机壳居然还有毒?”“手机壳还需要达到食品级?”现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必需品。近日,“手机壳有毒”相关话题引起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廉价手机壳会在使用时散发塑料味,手机发热时味道更为明显,而这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信号。
哪些手机壳是有害物质的“重灾区”?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壳是否暗藏潜在威胁?手机壳是否有明确的安全标准可依?消费者在选购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7月15日,记者对长沙多家手机壳店铺、品牌手机店展开了走访和调查。
商家和消费者普遍对手机壳安全认知空白
7月15日,记者来到长沙天心区悦方IDMALL的手妖店铺,只见各个货架摆满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和型号的手机壳。有的镶嵌着闪亮的水钻,有的印有当下流行的卡通形象,十分精美。“我们店的手机壳都是采用安全环保的材料,是没有异味的。”手妖店员说道。
长沙一手机配件店内,摆满了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手机壳。万家忻 摄
随后,记者又来到富兴时代“膜匠”门店,记者注意到,店铺右侧挂着许所造型不同的硅胶材质手机壳。记者随机拿起一款闻了下,没有特殊味道,摸上去手感软软的。“硅胶材质的壳卖得好些,顾客一般都喜欢手感好的手机壳。”
在随机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是第一次听说手机壳还有危害物质。郭女士直言,之前不太了解,“我都是从拼多多、淘宝等平台购买样式好看的手机壳,也没有关注过手机壳的材质。”此外,印象汇“膜艺”手机维修店铺和希尚手机壳等店铺店主均表示,自家产品是无毒无害,但无法提供相关的认证和质检报告。
长沙国金中心的Apple长沙门店,墙壁上挂放着各式各样的官方配套手机壳,包括亚克力和硅胶材质的。“没有听说过食品级这类的认证,我们店里的手机壳都是三百多元的,这个价格的手机壳如果有问题的话,其他低价的手机壳危害更大。”店员向记者展示手机壳的外包装,的确没有标注相关的认证。
手机壳暂无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多店铺无法提供安全认证
在电商平台,手机壳种类同样五花八门,磁吸款、降温款功能各异。在外观设计上,不乏流沙质感、毛绒材质、滴钻点缀以及造型抽象,让人眼花缭乱。这其中,10元以下的手机壳不在少数,甚至有5个9.9包邮的廉价产品。记者发现,部分手机壳并没有在详情页提供相关的认证或检测报告,也未强调其安全性。
据了解,目前,手机壳并无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但这不意味着手机壳没有参考标准。
2019年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实施了团体标准T/CA105—2019《手机壳套通用规范》,从外观、安全等多方面规范手机壳质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由于手机壳样式多样,部分材质如钢化玻璃或超薄壳并不适用这一行业标准。”“未翌weiyi”手机壳店店主许女士在接受采访解释。
此外,还有部分商家选择依据国家推荐性标准进行检测。以倍思旗舰店一款68元的“冰环磁吸手机壳”为例,其宝贝详情页标注已通过GB/T26572-2011执行标准,测试结果显示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合格。还有店铺发布声明称,所有的液态硅胶手机壳均已以通过RoHS官方安全检测,对孕婴友好。店家解释,RoHS认证是针对电气电子产品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一项环保认证。其中,RoHS1.0与上述国标要求对标,其主要目的是限制电器电子产品中铅、汞、镉、六价铬和阻燃剂多溴联苯以及多溴二苯醚6种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许女士进一步解释,上述的是现行国标,“这个国标加上《第一号修改单》就是2026年即将落地新国标,多了四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和欧盟RoHS2.0限值要求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品胜店铺的一款液态硅胶手机壳更是直接标明“达到食品级要求”,称采用“婴儿奶嘴级的全天然硅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许多液态硅胶手机壳详情页为“空白”状态,未提及是否达到食品安全级要求。不过,当记者询问店家是否能提供商品页面提到的相关认证和检测报告时,店家表示“检测报告仅支持内部人员查看,不支持向外公布。”
含有挥发性增塑剂,一捏就软的PVC材质是“重灾区”
为何一个小小的手机壳却能“夺命”?许女士直言,市面上的手机壳能提供质检报告属于少数,“大部分手机壳能做的国标质检报告主要涵盖非挥发性有害物质,还有些可能因为材质没有对应执行标准所以没法做,但好处是挥发性的有害物质大多有气味容易辨别。”
“一般甲醛刺激性气味,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许女士举例说明了几类易产生甲醛的手机壳,“一般应油墨在覆盖在手机壳过程中若使用劣质胶水中必然会产生甲醛;硅胶壳如果使用了劣质色母也有可能会产生甲醛;有纺织品如手机壳内里贴绒布、外面毛茸茸的如果需要用的胶水一般也是甲醛高风险区。”
许女士指出,除了甲醛,其他挥发性有害物质也容易被忽视。“甲苯、二甲苯有油漆、涂改液的气味,可能导致头痛、眩晕。苯是甜味,油漆味,油墨味长期接触可能影响造血系统。”她透露,而为了让壳更软,部分商家会添加挥发性增塑剂。这其中,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挥发性,有特殊甜塑料气味,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婴幼儿发育以及潜在的致癌性。”店主提醒,市面上常见的PVC材质手机壳是“重灾区”,“PVC材质加了塑化剂是有甜塑味的,在没有质检报告的情况下,我一律默认是高风险。”
早在2023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曾开展手机壳产品质量专项风险监测,随机从各类销售渠道购买价格从十几元到近百元不等的20款手机壳,对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
这些有害物质又来自哪里?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医疗废料、电子垃圾、塑料瓶、旧手机壳经过简单的处理便被注塑成型,这样的手机壳往往携带塑化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业内人士:建议选择认证齐全、无味道、无图案、高透明的手机壳
许女士表示,选购手机壳优先关注是否具备质检报告,“在有质检报告的情况下,如果是液态硅胶,建议选购通过GB4806.11食品级硅胶和RoHS(国标是GB/T 26572-2011《第一号修改单》),以及内衬有GB18401甲醛三重认证的,无质检报告和认监委备案一律认为虚假宣传。”
在没有质检报告的情况下,她建议优先选TPU材质的无图案、无味道,弹性适中的高透明度软壳,“高透明度意味着大概率是原料而非回收料。而没有印花和图案,降低了甲醛和重金属的风险。”
“还可依次选择无油墨、无涂层的高透、无色差硬质PC手机壳,使用物理加工(如镭雕)而非化学印刷;无涂层印刷、材质均匀、手感干爽(非油腻)、无明显气味的哑光TPU;固态硅胶(工业级),可能有轻微气味但材质相对稳定。”许女士补充道。
责编:仝若楠
一审:仝若楠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