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20:02: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6日讯(记者 黄煌 通讯员 胡佳琦)确定性是自欺欺人?做与不做都没意义?远走他乡是种逃避?面对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作家将自己的思考写进了书中。近日,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最新随笔集《云朵的道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十篇文章。格非从解读《包法利夫人》《伊凡·伊里奇之死》《左传》等文学名著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和阅读随想,畅谈生活体悟与文学真知,思索当下时代的困惑。
《包法利夫人》为读者制造了怎样的道德困惑?《威克菲尔德》何以寄托霍桑对“无家可归”时代的忧虑?乔伊斯为什么让笔下的女主人公离家出走,却又在最后一刻止步?为什么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死亡叙事”的登峰造极之作?从《左传》中“公子重耳的归乡之路”,我们又能读出什么对前路的启迪?……《云朵的道路》是一部温和坚定又汪洋恣肆的书,在人人都恐惧不确定性的年代,格非把文学与故事编织进日常与人生,鼓励读者去冒险,去碰壁,去掉队,去走向未知,继而投入真正的生活之中。
作家格非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二十载,拥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经验,其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获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隐身衣》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人面桃花》英文版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面对规则与体制,个人选择还有没有意义?在崇尚情绪稳定的时代,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有错吗?格非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台球一旦被击出,只能一味向前,伴随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既定轨迹。云朵的轨迹却是不可预测的,它可以走走停停,也可以站住不动,可以瞬间消失,又重新聚合。它想去某个地方,便径直而去,不管命运将它带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域。”“路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时候,你才能体悟到‘行动’或‘行走’的作为中,所隐含着的意向性、自由、创造力与生命意志。”“没有开启的愿望、决心和行动,就不可能有所谓道路。”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