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6 16:17:26
7月13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玉捷、丁泽华两位老师圆满完成在埃塞俄比亚为期八个月的农业职业教育第三期技术援助任务,顺利返校。外派期间,两位老师克服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困难,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为当地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展现了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担当。
动物科技学院教师马玉捷:两度援非显担当
这是马玉捷老师第二次踏上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援助项目的征程。在霍利塔理工学院(HPC),她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动物科技与兽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在工作中,马玉捷老师不仅承担了常规的教学任务,更在技术示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校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学一线,马玉捷老师因材施教,为兽医系各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Level 1“兽医基础工具识别与操作”、Level 4“通用实验室技术与规程应用”和“术前技术与规程操作”等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动科系三个年级学生开展了“家禽健康实践”理论教学和“家禽饲养管理”实操指导,创新性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有机融合。尤为可贵的是,马玉捷老师始终致力于推动农业技术的本土化应用,她针对埃塞俄比亚特殊的地理环境,重点围绕快大型肉鸡孵化、高海拔地区肉鸡养殖、桑蚕养殖和家禽免疫四大实用技术进行现场示范与指导,并协助建成示范养殖场作为实训基地。在技术转化方面,成功解决肉鸡腹水症问题,使出栏率达83%。同时,马玉捷老师组织了常见外寄生虫皮肤病以及诊断技术、兽医实用新技术、中兽医以及针灸技术在兽医的应用等三次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教师35人次,显著提升其临床教学能力。
除了传授知识,马玉捷老师还积极组织协调学校与埃塞Holeta学院的合作事宜,推动双方签订MOU、制作合作牌匾、参与Alage学院授牌仪式等,同时调研GOFA INDUSTRY COLLEGE 以及埃塞最大的职业学院 GENERAL WINTAGE POLYTECHNIC COLLEGE。编写两本英文技术手册及Holeta校本教材《Poultry hatchery techniques》《Handbook on broiler farming in Ethiopia》,完成埃塞口蹄疫的调查报告。同时,向Holeta学院捐赠投影仪、U盘、兽医挂图、双语教材及体育用品,支持其教学与体育活动。
车辆工程学院教师丁泽华:90后教师在非洲大地闪闪发光
坐落在埃塞俄比亚中南部的阿拉格学院面积超过4200公顷,其行政楼和教学场所教学场所三点一线有15公里之遥,丁泽华老师从国内高职教师化身成为援非乡村教师,每天往返穿梭于理论、实践教学点和行政办公室,躬耕教学于一线,用实践诠释着知行合一的真谛。
在教学一线,丁泽华老师为农机系操作班49名Level 4学生量身打造了《农业机械管理》课程体系。他创新性地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到机械系教室、修理车间和田间地头。特别是在拖拉机实操教学中,他不仅详细讲解中德拖拉机的驾驶技巧,更深入剖析发动机构造原理与维护保养要点,通过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核心技术。
在师资培养方面,丁泽华老师先后为58人次教职工开展系列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中国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操作规范、实用研发软件应用,以及农用无人机操作技术等前沿领域。这些培训不仅提升了当地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为学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队伍。
教学之余,丁泽华老师积极投身行业调研。他多次前往霍利塔理工学院及首都等地,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埃塞俄比亚农机设备发展现状,重点调研新能源汽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建议,也为中埃两国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传播中华文化,共绘中埃友谊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间隙,两位教师主动担当起文化使者的重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架起中埃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精心设计了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在剪纸艺术工作坊中,师生们手持红纸,在剪刀翻飞间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妙;在茶道展示环节,缕缕茶香中传递着"和敬清寂"的东方哲学;太极拳表演时,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诠释着刚柔并济的中华智慧;葫芦丝悠扬的乐声更让听众仿佛置身彩云之南。
这些活动在霍利塔理工学院和阿拉格学院引起了热烈反响,当地师生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互动交流增进了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原来中国文化如此丰富多彩,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两国师生心间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为促进中埃人文交流谱写了新的篇章。
7月14日下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召开马玉捷、丁泽华两位老师援非返校座谈会。该校党委书记毛祥成,副书记、校长史明清高度评价他们在艰苦环境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肯定他们为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作出的贡献。
近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技能竞赛标准为抓手,主动为埃塞俄比亚、莱索托、老挝和东帝汶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这些举措不仅助力了中国农产品走出去,也为学校开展国际化合作拓宽了渠道、提升了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该校先后与菲律宾、东帝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莱索托等国家开展涉农职教培训,获得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和当地国家的充分肯定。《中国与非洲》杂志《中非农业合作2019年英法文版》,以“精诚合作中埃高校整合资源和专业技术,全面促进双方深度合作”为标题,刊登了学校和非洲Alage学院开展合作的专题报道,大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学校在塞拉利昂、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发8个职业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方案,面向老挝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输出,获得优秀建设单位,积极推动了学校国际化进程和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该校援助项目被纳入中国农业援非项目体系和中埃塞双边经济合作协议框架体系,职教的战略目标随之提升为推广中国农业发展经验,传授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协助埃塞创造良好的农业转型环境。职教任务由原来的理论教学、试验示范、人员培训等“输血型”援助,转型为教材编写、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造血型”援助,援助模式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形成特色湖南农业职教出海的“生机”模式。(刘芳)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