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晶晶:教育无他,唯有爱与诚

  科教新报   2025-07-16 15:59:32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王斌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做更合格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教师吕晶晶给教育标准的注解:“教育无他,唯有爱与诚。”她从课堂上的精心讲授到课堂外的耐心引导,从赛场上的陪伴到语音室的坚守……吕晶晶用坚持和真诚,为万千学子铺就了成长的道路。她用爱做桥梁,搭建起学生的成长成才之道,让职业教育造福更多家庭。

以爱为桥:让课堂成为生长的土壤,让心灵被看见

吕晶晶的每节英语课堂总会带给学生惊艳,因为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总能发现新创意。单词、语法这类枯燥的基础知识向来都是孩子们头疼的薄弱点,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变着法给孩子们找有趣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能带着热情慢慢学、逐步克服,孩子们由之前的望而生畏到如今的流利表达,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在备课的间隙,她偶然发现高职学生大部分对于语法的规则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学习过程当中缺乏活力和积极性,但是对于生活化的场景却总是产生出较大的热情,于是她从生活场景入手,将枯燥的英语知识渗透在生活场景中,将孩子们感兴趣的场景化教学搬到课堂上。

在英语口语课程中,她把教室布置成海关大厅,让学生分别扮演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检验员,用英语完成单据核对、商品查验等流程。遇到部分因基础薄弱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她则会精心设计相对简单的任务,从最基础的地方帮助学生夯实。考虑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她在上课的时候语速特意放慢,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强调关键词,还会挑选学生复盘课堂上的知识点。

吕晶晶深谙,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她始终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建立信任、传递关怀的起点。她深知高职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压力与自我认同挑战,因此格外注重在教学中融入耐心与鼓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一句“她不只是给我们上英语课,她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是学生对这份“爱的教育”最朴实的肯定。

以诚为炬:在教研深海里打捞星光,以敬业诠释担当

“教育者首先要成为学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是吕晶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最初入职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开始,她始终把“课比天大”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专业书,电脑里那按照时间顺序整齐排列、记录着无数次打磨痕迹的备课文件夹,都是吕晶晶辛勤耕耘、对教学极致专注的见证。 就算是30分钟的短课堂,她的备课稿也常常修改十几遍,这份持续精进的精神,正是她对“诚”的诠释——对专业的真诚,对育人的赤诚。

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吕晶晶积极拥抱变化,从“数智化”视角寻求教学创新的突破。2023年,她牵头申报省级课题“数智赋能的湖湘文化资源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构建及实践研究”,在课题推进过程中,她带着团队前往湖南各地搜集查阅资料,走访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院等地,借助数字化技术梳理当地的文化元素,构建起语料库,探索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她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她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8次,并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成果是她教研探索的印证。 这份对教研的诚心追逐,源于她作为教师的责任担当和专业发展意识。

爱与诚为舟:载着梦想驶向更远方,以共享传递薪火

吕晶晶的教育实践从来都不只是局限在短暂的课堂上,而是润物无声的每一分每一秒,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滋润每个学生成长的每一寸土地。讲台是起点,但教育的半径可以无限延伸。

她参与的“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充分整合多方面的优势力量,积极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她坚信:“一个人的优秀只是一枝独秀,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春。” 2022年,学校《外贸英语口语》立项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上线后,吕晶晶作为课程主要参与建设者主动将自己积累的十几套实训案例和几十个教学视频整理成配套资源包,免费分享给其他高职院校的同行,积极开展教学交流与探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吕晶晶认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该被围墙困住,而应该走出校园,让更多的师生获益。这种无私的分享精神,正是构建良好师德师风文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

这份爱与诚,更体现在她对学生的长远关怀上。在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她不仅关注项目本身,更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她明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和职业发展奠基。她希望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是在未来职场上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和与人相处的智慧。她的引导,让学生在收获荣誉的同时,更收获了受益终身的综合素质。

吕晶晶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为“职业教育为何如此重要”这一问题给出了沉淀的答案——职业教育的爱,是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让每个孩子被肯定被认可;职业教育的诚,是让这份看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长,是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对育人使命的虔诚担当。 她以“爱与诚”为舟,载着职教学子的梦想,也诠释着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深刻内涵。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