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姣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5 21:40:56
上半年,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289.6亿元、利润总额165.5亿元——
坚实的上扬——解码湖南国企半年报逆周期稳增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在2025年经济逆周期挑战的底色上,湖南国有企业以一份沉甸甸的半年报,勾勒出一条坚实上扬的曲线:1至6月,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289.6亿元、利润总额1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3.7%。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湖南国企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加力、改革开放深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力,在逆势中稳住了基本盘,积蓄了向“新”而行的动能。
经营底盘稳固,企业韧性多点开花
面对外部压力,湖南国企将稳增长的支点牢牢锚定在重大项目上,以有效投资对冲周期波动。
今年来,省国资委谋划实施“十大产业项目”“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十大功能项目”,紧紧“接轨”国务院国资委对国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
涟钢冷轧硅钢项目二期首批取向硅钢成功下线、湘钢精品高速线材投产、长沙普照掩模基板项目主体完工,产业项目加速“变现”;长沙机场T3航站楼封顶、G4高速扩容工程土石方接近完工、湘江一级航道船闸基坑成型,功能项目夯实发展根基……上半年,“十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25亿元,“十大功能项目”推进投资113.54亿元,这份实物工作量,成为稳经济的压舱石。
企业韧性多点开花。12户企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钢铁集团、农业集团、轨道集团、矿产集团、海利集团、医药集团、高新创投、兴湘集团等8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10户企业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高速集团、农业集团、湘能集团、湘电集团、矿产集团、海利集团等6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
新质生产力增势好,链主企业崛起
锚定“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年”,湖南国资国企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空间。
今年,以“科技周”为舞台,省国资委实施“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发布7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计划,签约9个项目。湘钢“中厚板智能工厂”、中联重科“挖掘机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衡阳华菱钢管智慧园区等入选省“数字新基建”标志项目,智能化转型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
“大校大院大企”合作开花结果,产学研深度融合。钢铁集团高磁感取向硅钢、中联重科人机共融仓储物流机器人项目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湘钢铜钢复合技术国际领先、博云新材无人机碳陶刹车材料荣登全国创新榜单,轨道集团快速磁浮技术实现满载达速试验重大突破。
上半年,省属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达1035.65亿元,同比增长12.48%。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13个产业倍增行动中,钢铁集团、建设集团、中联重科、轨道集团等8户省属国企被明确为链主企业。
“走出去”拓新局 协同发展格局初成
在基建行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路桥湘军”的海外战线捷报频传。上半年,湖南路桥集团新签合同额突破100亿元,其中国际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占比历史性跃升至15%。
老牌企业海外业务风生水起,是湖南国企“走出去”战略行稳致远的缩影。上半年,省属国企实现海外营收218.9亿元,同比增长13.4%,国际化经营能力经受住风浪考验。
“改革与开放的双轮驱动,为湖南国企逆周期增长破除藩篱、打开新局。”省国资委主任肖文伟介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八大子行动”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整体进度达93%。
刀刃向内“压减法人”。监管企业存量法人数从2021年底的1521户压减至1014户,存量法人压减比例33.33%。现代公司治理持续完善,集团层面公司章程修订基本完成。
协同发展格局初成。深化与央企、市州战略合作,成功联姻中国五矿,推动其区域总部及国家级创新中心落子湖南;创新搭建全省国资国企协同合作平台,构建“省级牵引、市县联动、行业联盟”新模式。“国资国企走进岳阳”活动促成37个项目签约、总额729亿元,区域经济“一盘棋”越下越活。
快讯|湖南20户省属监管企业上半年创利165.5亿元 同比增长3.7%
责编:胡盼盼
一审:胡盼盼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