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7-15 17:46:5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解码红色基因,赋能立德树人,7月15日,“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湖南思政教育基地学习活动”在湖南长沙开幕。本次活动汇聚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德育专家,通过专题研讨、经验分享与沉浸式红色研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索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为推动全国中小学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本。
面对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青少年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势,湖南思政教育该如何做?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用思政教育固本强基。”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传贵表示,湖南作为“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孕育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留存了200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和2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富矿”。他期待通过本次活动,各地教育工作者能充分交流碰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志勇表示,湖南打造的“我的韶山行”等思政品牌,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他建议,大家应梳理各地在课程创新、实践育人中的成功经验,理解其背后的教育逻辑与时代价值,同时,分享本地思政改革成果,探讨本土资源挖掘、新媒体技术应用等实践难题,在思想交锋中探寻提质增效的创新路径。
据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杨海遐介绍,自2023年4月以来,“我的韶山行”已组织75.6万名学生赴韶山,构建“1+3+4”体系,并开发36堂分学段课程,以“73个补丁的睡衣”等文物为“生动课本”,并通过沉浸式、启发式、拓展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触摸历史”到“立志报国”。湖南正推动“我的韶山行”模式全省推广,已形成“从十八洞出发”“我的沙洲行”“我的安江行”等特色研学品牌,让“行走的思政课”遍布三湘。
同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郭晓芳以《让红色资源在大思政课堂“火”起来》为题,分享了网络思政品牌的创新实践。她介绍,该课堂通过“大主题、大师资、大传播”构建大规模网络育人模式,累计吸引21亿人次学习,成为现象级思政品牌。其核心经验可概括为“一个大目标、两个强融合、三个新密码”——“一个大目标”即通过“思想红与流行红相统一”,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两个强融合”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红色资源与网络思政的深度融合,如打造跨学科“主题大课”、数字化“红色大餐”;“三个新密码”则是盘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品牌。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价值性知识传递”,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价值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则表示,大家要凝聚校家社育人共识,以思政课引领德育全局,发挥学生在共识构建中的桥梁作用,遵循教育规律,以符合道德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师需以人格为范,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三天,除专题研讨外,还将组织学员赴韶山、湖南第一师范等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实地感受湖南红色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活动将为全国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
责编:杨斯涵
一审:杨斯涵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