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正在消失(176)你家还有座机电话吗?

张光友   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2025-07-15 10:01:10

写下这个标题,并不是说固定电话不复存在,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居家生活的重大变化。尽管固定电话在当今某些领域依旧十分顽强的存在,但它却已从普通的家庭中渐渐消失。须要知道的是,曾几何时,家中书桌或玄关处那一部连接着螺旋状电话线的座机,是家庭与外界沟通不可或缺的枢纽。它承载着亲友的问候、工作的联络,甚至是紧急信息的传递。它们的消失,并非偶然的丢弃,而是一场深刻通讯变革的自然结果。

普通人家不再拥有固定电话,是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清晰描绘出座机用户锐减的轨迹,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持续萎缩,以2023年为例,当年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降至不足1亿户,较历史高峰期(2006年约3.7亿户)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二。如今仍在使用座机的用户群体高度集中于老年人,占比超过65%,对于习惯了按键通话、铃声清晰洪亮的他们,座机操作简单直观,无需频繁充电,成为联系外界的重要依托,而年轻一代对座机的需求几乎为零。在新装修家庭或年轻人组建的小家庭中,主动申请安装固定电话的情况已非常罕见,它不再是现代家庭的“标配”。

座机在家庭中的隐退,背后是科技洪流的不可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座机衰落的决定性力量,功能强大、集通信、社交、娱乐、支付于一体的智能手机,彻底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视频通话、即时消息让沟通更便捷、丰富、个性化,“人手一机”成为常态,固定位置的座机因此显得笨拙而多余。同时,宽带网络普及催生了基于互联网的语音通话(如微信语音/视频、各类网络电话APP),这些服务资费低廉甚至免费,清晰度不断提升,完全覆盖了传统长途和市内通话功能,甚至提供更多交互形式。此外,安装、月租费和维护一部座机,在“免费”网络通话和包含大量通话时间的手机套餐面前,性价比低下,对于运营商而言,维护逐渐萎缩的传统铜缆固话网络也成本高昂。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家庭成员流动性大,座机绑定固定地址的特性,难以适应人们频繁移动的工作与生活模式,个人移动通信设备更能满足个体化的即时联络需求。

告别座机之后,留下的并非一片空白,座机电话依旧在个别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存在。对于依赖座机的老年人来说,其消失可能带来不便甚至社交隔离风险,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熟练使用手机或简易替代设备(如大按键、大音量的简易手机或带通话功能的智能屏)进行联系,成为需要关注的社会议题。不过,在部分特定场景中,座机仍在坚守,比如企业前台、政府服务窗口、报警热线(如110、119、120)以及某些对通信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特定行业或机构,固定电话因其线路独立、不易受移动基站故障或网络拥堵影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传统铜缆电话网络(PSTN)正被基于IP技术的全光网络取代,“铜退光进”是国家战略,意味着固话赖以生存的物理基础正在被更高效的光纤宽带网络整合与替代。而对许多人而言,座机更是情感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等待重要来电的焦灼、听到远方亲人声音的激动、童年接听电话的新鲜感,它的消失,也是一段生活方式的情感谢幕。

家中座机电话的日渐稀少,是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活习惯演进共同谱写的必然篇章。它像老式胶卷相机一样,静静地凝固在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中。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通讯以其无与伦比的便捷性与多功能性,无缝接替了沟通的桥梁作用。虽然座机在个别角落和特定人群中仍存余温,但其作为家庭核心通讯工具的时代已一去不返。这场静悄悄的告别,清晰地标记着我们已深度融入一个移动互联、个人化、实时在线的全新信息时代。那些拆下的铜线电缆,或许正悄悄熔铸成风力发电机里的线圈,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递能量;而曾经串联千家万户亲情的声音,如今正沿着无形的光纤与电波,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作者系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光友)

责编:薛琳

一审:王智芳

二审: 黄灵娜

三审:龚化

来源: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