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4 20:53:16
李焱婕
夏日的热浪炙烤着大地,长沙树木岭地铁站化身为城市绿洲:许多市民席地而坐,闲聊或是读书看报,更有甚者铺开凉席,在冷气环绕中休憩——这一“长”在地铁里的避暑胜地,正以鲜活的方式书写着为民情怀。
看似随性的场景,实则藏着城市公共空间动人的打开方式。地铁站本是承载匆匆步履的“时间容器”,长沙用生活智慧给它赋予了新的注解:当正午的烈日把户外变成 “桑拿房”,这里的空调风便成了免费的“续命神器”;当带娃家庭怕孩子中暑、户外劳动者找不到临时避暑的空间,这片开放空间便成了天然的“社区客厅”。没有围栏,没有生硬的禁令,只有“你需要,而我正好容得下”的默契,公共资源在高温天里“活”了起来。
这种“顺势而为”的治理智慧,值得细品。面对市民自发形成的避暑潮,长沙地铁还增设了一些座椅,配上了一些解暑的药物,用柔性管理平衡秩序与温度。这让人想起老长沙巷弄里的“共享清凉”——谁家开着门,街坊就能进去歇脚。如今这份人情味搬进了地铁站,它证明:好的管理不是把人“框”起来,而是在规则与需求之间找到柔软的支点。
树木岭地铁站的故事告诉我们,城市的温度从不只藏在宏伟的蓝图里,更在市民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细节中。
责编:张英
一审:张英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