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长啥样,湖湘简牍告诉你……

  三湘风纪、清廉长沙、长沙广电新闻中心   2025-07-14 20:48:23

翻开璀璨辉煌的中华文化画卷,简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片片精致打磨的简牍,无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也成为今天解读中华廉洁文化的密码。

湖南里耶,酉水蜿蜒,树木葱茏。2002年6月,在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3.7万余枚秦代简牍。其中,有关廉政的内容众多,记载了详细的惩治案例和缜密的廉政制度。

这枚里耶秦简记述,上洞庭尉府派出官员“温”带队外出公干。迁陵县提供仅限三个月的差旅伙食保障,出差人员名单附在公文背面。

关于“公务接待”标准,秦简中也有细致规定。如,接待三级爵位以下小吏,粝米一斗,副食菜羹,盐二十二分之二升。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馆长 周东征:在公车管理方面,一枚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迁陵县一个叫“建”的邦侯守(驻军负责人)通告当地主管:县府公务借用驿站马匹,搭乘与公务无关的人员,距离一里以上,参照偷盗的律令处罚。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品主要为走马楼出土的10万余枚三国孙吴时期简牍。通过发掘研究,多个惩处贪腐官吏的案件得以鲜活呈现,朱表盗米案便是其中之一。

简文记载,公元234年至237年间,朱表在担任吴昌县县令时,私自挪用“中仓”米170斛。

湖南省长沙简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熊曲:170斛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468升,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三国时期可谓“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吴国最高统治者孙权的关注,并下令彻查。

简牍详细记述了案件查办的曲折过程。案发后,朱表通过做假账隐瞒粮库亏空,使用劣质米入库等方式对抗调查。面对复杂案情,长沙郡办案官员坚持以证据说话,查实并给予朱表严惩。

细细研究孙吴简牍,还解读出严密的防范“粮耗子”等制度。这枚简牍分三栏详细书写了州中仓吏领受各类租、税、限米等情况。对于承担收购、储存、经营粮食重要职责的官吏,一律实行严格监管。

在湖南省益阳市博物馆,珍藏着该市兔子山遗址出土的楚、秦、两汉时期简牍。其中一枚大型木牍用100多个隶书汉字,记载了一起尘封两千多年的贪腐案。

湖南省益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熊有志:当时,益阳县每年向长沙郡上缴钱粮,“勋”在上缴途中监守自盗。罪行被发现后,“勋”的贪污所得被追回,并被判处刑罚。

此案于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前72年)审结,距今已有2100年历史。

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献,生动展现了我国古代反贪治腐的力度,刻画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廉洁基因”。传承弘扬简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厚植廉洁土壤。

文脉悠远,弦歌不辍。小小简牍,讲述了中华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然融入湖湘人的血脉,正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

责编:成俊峰

一审:姚茜琼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三湘风纪、清廉长沙、长沙广电新闻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