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4 10:44: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昌小英 实习生 曹佳益
通讯员 张丹凤 王文洁 苏微
“落雨大,水浸街……”暑假,邵阳市双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伙伴”合唱团排练室里,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神情专注,在指导老师尹斌的指挥下深情歌唱。这熟悉的旋律,不仅是孩子们的练声曲目,更是他们的获奖曲目。
6月7日,第二届“陆海欢歌”民歌合唱周在广西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全国59支精锐团队的赛事中,双清区“小伙伴”合唱团凭借出色的表现将儿童组金奖收入囊中。
“这是我们合唱团继2024年斩获第十七届中国合唱节童声组金奖后,再次登上国家级领奖台。”尹斌自豪地介绍道。这支平均年龄仅10岁的合唱团,不仅能够驾驭多元曲风,更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近年来,他们频频亮相省市春晚、艺术节等重要舞台,为邵阳美育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孩子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在“小伙伴”合唱团,音乐是孩子们心灵的滋养,也是他们成长的翅膀。
13岁的陈玥熹,是合唱团里公认的“小明星”,也是大家口中的“微笑姐”。4岁时,她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听过的歌总能轻松哼唱出来。父母发现了她的天赋后,为她安排了钢琴和声乐的学习。小学3年级时,陈玥熹加入学校合唱团,与尹斌结缘,从此开启了她在“小伙伴”合唱团的音乐之旅。
“在合唱团,我的音乐进步非常大。”陈玥熹说,在尹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解决了许多音乐难题,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每天,她都带着笑容来到合唱团,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微笑姐”。经过系统的学习,陈玥熹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23年,她在全球选拔100个琴童与郎朗同台的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与大师同台演出的机会;2024年,在伯牙艺术比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初试、复试均获第一,最终在重庆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学习合唱让我进一步发扬了自己的音乐优势,也让我更自信,更快乐。”陈玥熹说。
9岁的谢沐妍,已经是合唱团的老队员了。她的父亲谢卫还记得第一次带她进团时的情景。“当时她因为紧张,一直哭个不停,我真怕她会放弃。”谢卫说。然而,在尹斌的鼓励下,谢沐妍完成面试,顺利进入合唱团,很快就适应团里的环境,并且对合唱展现出热爱,谢卫震惊于孩子短时间内巨大的变化,当他参加了汇报课,了解到合唱团的快乐氛围后,就明白了原因。合唱团让谢沐妍变得自信,敢于在舞台上展现自我,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小强者”。
6岁的岳无忌,进团的经历有些波折。5岁时,他第一次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小伙伴”合唱团学习。然而,由于性格活泼好动,他成为团里的“小捣蛋”。“他根本站不住,排练时总是跑来跑去,干扰其他人,我甚至想过要放弃他。”尹斌说,他有些生气,但看到岳无忌眼中对歌唱的渴望,他决定用耐心和关爱一点点引导他。慢慢地,岳无忌学会安静地站在队伍里和其他孩子一起唱歌。今年,在赴外省参加比赛时,岳无忌的妈妈肖兴华感慨地说:“合唱团不仅改变了孩子的行为,更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在这里,孩子找到自信,学会关爱他人。”
在“小伙伴”合唱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性格各异,却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因为歌唱能治愈心灵、缓解压力。”团里的“高冷男神”黄家旋、“内向姐姐”陈钰晏对此的感受颇为深刻。作为内向的他们,尽管内心火热,想要交到更多朋友,但表达却限制着他们。然而,在合唱团里,他们不需要去设想措辞,只需歌唱,就能找到知音,哪怕是伤心的事,只要歌唱,就能放下,获得快乐。14岁的吴穹屿说:“考试失利时、朋友误会我时,我都用唱歌安慰自己,渐渐地越来越乐观,我发现那些都是小事,唱歌会成为我一辈子的坚持”。今年,在赴外省参加比赛时,吴穹屿主动承担起照顾低年级孩子的责任,成为团里的“小管家”。表示唱歌会成为她一辈子的坚持。
“有爱,有包容,接受不同的孩子,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这就是合唱的魅力,也是我们团坚持16年的宗旨。”尹斌表示,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演出,无论是表现优秀的孩子还是表现普通的孩子,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部,最终形成和谐的旋律,表达出美好,这是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用音乐滋养身心的过程,能让孩子身心愉悦,健康快乐成长。
公益教学传递爱与希望
“小伙伴”合唱团不仅是一个音乐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传递爱与温暖的大家庭。
合唱团团长石莎介绍,合唱团始终坚持公益办学,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16年来,合唱团在邵阳市双清区学校搭建了7个内容不同的艺术培训基地,在中心本部每年开设三期艺术培训,每年服务全市上万名学生。
“我们希望合唱能成为邵阳的一大特色音乐,它不仅可以抚慰心灵、缓解孩子们的焦虑,也能减轻大人的工作压力,童声唱响的不止是音符,更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石莎说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合唱团不仅在本地开展活动,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演出,希望将音乐的力量传递到更多地方。
此外,合唱团还巧妙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让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我们将方言语音训练和古诗词吟唱融入日常教学,让音乐课堂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石莎介绍,在2025年第二届“陆海欢歌”民歌合唱周中,他们演唱的广东方言童谣《落雨大》和宋词改编作品《踏莎行》,都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未来,他们将继续整合美育资源,让更多孩子在合唱中提升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双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成立教师合唱团,吸收80后、90后、00后共5名专业老师加入,为“小伙伴”合唱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合唱团后续发展储备人员力量。
“我们合唱团的老师们不仅专业,还要求要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尹斌说,在教授孩子们合唱的过程中,他们同一首歌对不同的孩子往往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声部,从而喜欢上音乐,这需要老师更多的耕耘与付出,而作为公益教学机构,老师的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所以留在团队的教师,都是精心选拔,真正热爱音乐,甘愿为教育付出的人。“我幼时自卑,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成长,是合唱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我对合唱充满感激,也想用合唱改变更多的孩子。”当被问及为何愿意一直带领合唱团时,尹斌如是说道。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带孩子们参加更多的比赛和演出,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尹斌说,“我们相信,音乐的力量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在“小伙伴”合唱团的排练室里,孩子们的歌声仍在继续。这歌声,不仅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音乐的力量正在悄然绽放,爱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责编:戴鹏
一审:戴鹏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