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4 10:37:54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曾晖
2024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连续28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城市午后路面温度突破6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数据显示,仅7月上旬,该科室接诊的中暑患者就达去年同期的2.3倍,其中3名重症患者因多器官衰竭进入ICU。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暑已不再是"小毛病",而是威胁生命的夏季健康杀手。
一、认识中暑:身体的"散热系统崩溃"
人体如同精密的恒温仪器,通过皮肤蒸发、呼吸散热等方式维持37℃左右的核心体温。当环境温度超过35℃、湿度大于60%时,曾辉教授解释:"汗液蒸发效率骤降,热量在体内蓄积,就可能引发中暑。"
医学上,中暑分为三级:
- 先兆中暑:体温37.5℃左右,伴随头晕、乏力、口渴,此时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即可缓解。湘雅三院急诊数据显示,约80%的中暑患者在这一阶段得到及时处理。
- 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重症中暑(热射病):体温超过40℃,伴随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高达20%-70%。2023年全国热射病病例统计中,户外劳动者占比达68%。
二、高温环境下的"危险行为清单"
全科医学科通过分析500例中暑病例发现,以下行为显著增加风险:
1. 长时间户外作业:气温每升高1℃,户外工作者中暑概率上升12%。正午12点至下午3点,地表温度比空气温度高8-15℃,此时暴露15分钟就可能触发中暑。
2. 过度补水不补盐:大量饮用纯水会导致低钠血症,加重中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温环境下应饮用含0.9%氯化钠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Ⅲ。
3. 穿着不当:深色衣物吸收热量比浅色多30%,紧身化纤面料透气性差,易导致热量蓄积。
4. 忽视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群,中暑风险是健康人的3.2倍。服用利尿剂、抗组胺药的患者,因汗液分泌受抑制,更需警惕。
三、科学防暑:构建"三层防护网"
(一)环境防护:避开高温时段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夏季高温时段集中在10:00-16:00,此时应减少外出。若必须出行,需做好物理防晒:遮阳伞可降低周围环境温度3-5℃,冰袖等防晒装备能减少50%的体表热量吸收。
工作场所需加强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应不少于6次。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放置冰块可使局部温度降低4-6℃,风扇配合湿毛巾使用,降温效果接近空调。
(二)身体防护: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
每日饮水量应随气温调整:35℃以下时约1.5-2升,35℃以上时增至3-5升,少量多次饮用,每次100-150毫升。曾辉教授特别提醒:"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此时身体已缺水约1%-2%。"
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钾、钠的食物:每100克香蕉含钾256毫克,菠菜含钾311毫克,可补充汗液流失的电解质。高温作业者每日钠摄入量应增至6-8克(约15克食盐),比普通人群高出50%。
(三)健康监测: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建议户外工作者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使用额温枪时需注意:阳光直射会导致读数偏高0.5-1℃,应在阴凉处测量。若出现心跳超过100次/分钟、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
对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可采用"20-20原则":每20分钟检查一次状态,确保20分钟内补充一次水分。湘雅三院社区健康管理数据显示,采用该原则的社区,夏季老年中暑率下降47%。
四、中暑急救:黄金30分钟的处理法则
一旦发现中暑患者,"降温优先":
1. 迅速移至阴凉处,去除衣物,用30-35℃温水擦拭皮肤(冰水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
2. 若患者清醒,可口服含盐饮料(每1000毫升水加9克食盐),每次不超过200毫升,间隔10分钟。
3. 当体温超过39℃时,用冰袋置于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每10分钟更换一次,目标是在3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4. 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立即拨打120,途中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
据统计,热射病患者从发病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每延长1小时,死亡率增加7%。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五、特殊人群的防暑指南
针对不同群体,全科医生给出差异化建议:
- 户外劳动者: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随身携带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使用遮阳帽、冰围巾等降温装备。
- 老年人:家中安装温度计,保持室温不超过28℃,避免独居时长超过6小时,可准备便携式风扇和应急联系卡。
- 婴幼儿: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使用透气性好的婴儿车遮阳棚,每30分钟喂一次水,每次10-20毫升。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防暑已成为夏季必备的生存技能。记住,中暑不是"娇气"的表现,而是身体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通过科学防护、及时处置,我们完全可以在高温季节里,既享受夏日的活力,又守护身体的健康防线。正如曾辉教授所说:"对抗高温,需要敬畏之心,更需要科学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全科医学科)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蒋俊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