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0 09:53:46
2025年7月2日至8日,长沙学院法学院“法益青声”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用为期7天的实践在这片被誉为“民歌之乡”、“江南铸都”、“美食之乡”的土地上,写下青年法律学子与基层共振的生动篇章。他们将普法的种子播进街巷校园,让非遗的古韵与法治的理性相遇,在红色足迹中触摸初心,于校友的分享里汲取力量,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普法先行:播撒法治种子,护航基层发展
实践团首站抵达嘉禾县一中,围绕网络诈骗热点问题,以实践团的特色普法形式——普法三部曲“情景演绎+模拟法庭+法治宣讲”为学生带来沉浸式普法课堂。嘉禾一中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化身“公诉人”“辩护人”,在互动推演中拆解诈骗套路,沉浸式的体验让法律知识跳出课本,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
在广发镇集市,实践团摆摊设点、走街串巷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利用当地非遗伴嫁歌进行趣味问答,法治的声音顺着乡音传向街角巷尾。
在嘉禾九老峰广场、人民广场,实践团用歌曲、趣味小游戏吸引群众,成员化身“普法轻骑兵”,向群众普及反诈防骗等法律知识,并发放普法宣传册,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嘉禾县一中普法宣讲
红色教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法治精神
实践团聚焦红色法治基因,走进嘉禾县广发镇红军临时法庭旧址,细致研读革命时期的审判文献资料,字里行间“就地办案、调解优先”的记载,让成员们真切触摸到革命年代法治理念最本真的初心。
实践团探访萧克将军故居,进一步明晰法治精神在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事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作为法律学子,成员们在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既强化了对红色法治历史的专业认知,更坚定了传承红色法治精神、以法律守护公平正义的信念。
参观红军临时法庭
非遗调研:聚焦传承保护,探寻活化利用
实践团走进晋屏镇雷公井村,与国家级非遗项目伴嫁歌代表性传承人深入交流,创新式将法律知识与伴嫁歌旋律融合一起,形成顺口的普法歌曲;在塘村镇锻刀技艺工坊,成员们实地考察非遗锻刀的工艺流程,以法治保护的角度访谈嘉禾刀具技艺匠人;在嘉禾法院、嘉禾文旅广电体育局,实践团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非遗资源,调研相关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现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非遗的法治保护路径,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法律青年视角的思考。实践团还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调研报告,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
国家级非遗项目:嘉禾伴嫁歌
省级非遗项目:嘉禾菜刀锻造技艺
回访校友:共话成长经历,凝聚奋进力量
实践团赴临武县万水乡回访长沙学院2013届优秀校友、“最美基层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谭雄斌,听其分享扎根基层的工作经历,重点交流基层治理心得,结合自身经历解答“坚守基层的动力”“平衡法律与情理”等问题,以鲜活案例和实用方法论展现成长历程。同时,师生还就矿区污染治理、校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展开交流,在对话中凝聚起青年法律学子服务基层的奋进力量。
回访优秀校友
青春回响:在实践中成长,于奉献中升华
“法益青声”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专业技能与基层需求结合,为嘉禾县法治建设与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团队尽所能普及法律知识,助力营造法治环境;深入挖掘伴嫁歌等本土文化,融入法律知识让传统文化焕新。学子们坚定了“以法治护航发展,以文化铸就灵魂”的信念,未来将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与青春智慧,青年担当将在这片土地上生动绽放。
责编:周秋红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