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露 黄柳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2 15:55: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寒露 黄柳英
7月12日清晨7时,二广高速(南往北)阳明山服务区大厅里,数张餐桌被大大小小的泡面桶占据,俨然形成了一片 “泡面桶阵”,而垃圾桶其实就摆在一旁醒目的位置。一名保洁员正埋头清理,为前来休息的司机师傅们腾出整洁的就餐环境。
这一现象经新湖南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同立场的观点在评论区形成激烈交锋,最终归集为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声音。
批评游客素质的声音占据了舆论的主流。网友“东海黄鱼大连参”留言:“服务区是提供休息的地方,吃完就扔那,和景区里乱扔垃圾有什么区别?”点赞较高的一条评论写道:“出门在外,尽量别给他人添麻烦,要是每个人去那个地方都这种素质,旅游业都得倒。” 还有网友呼吁大家提升文明素养,多为基层劳动者着想,“吃完泡面,顺手丢在垃圾桶,举手之劳。环卫工人也辛苦,他们工资可不高。”
指向服务区管理失职的评论同样尖锐。有网友指出,这些“泡面桶阵”是因为很久不收拾才会堆起来的。网友“大步流星”表示:“我还要怪服务区不及时清理呢!既然知道高峰期人流量大,就该提前规划保洁频次。”
站在游客角度的 “付费有理” 论则引发了更大争议。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认为:“我们在服务区消费了,保洁服务就是商家应提供的,凭什么要求顾客自己收拾?” 网友 “你给我的晴天”质疑道:“高速费里是否包含了服务区的运营成本不好说,但什么都要司乘人员自己收拾,那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这个岗位干嘛用?” 这一说法随即遭到反驳,有网友反问:“按照这个逻辑,花了钱你吃完是不是还可以拉桌子上?”网友“昊元”甚至表示:“看到这些评论,就想起几十年前那个对话,‘我不往地上吐瓜子皮你不就失业了’!”
三方观点的碰撞,实则是一场关于城市管理与社会文明的深层探讨:公共空间的文明维护,到底是道德义务,还是契约责任?
记者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永州分公司和服务区管理公司看到新湖南客户端的报道,并对读者有关评论进行梳理,“会进行下一步处置,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复和整改。”对此,记者将持续关注。
[编者感言]
要破解服务区的 “泡面围城”,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指责,从游客意识、管理优化、制度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协同机制。
对游客而言,需树立 “公共空间主人翁” 意识。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明的橱窗,既不是无人问津的荒野,也不是可肆意妄为的私域,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 “集体客厅”。“吃完泡面随手收、垃圾入桶不落地”,本质上是对共享权利的珍视,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树立主人翁意识,并非要求游客承担额外的义务,而是要在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多一份 “反躬自省” 的自觉。
服务区的管理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服务区机构应该在醒目位置增加“温馨提示”,并放置适合丢放此类垃圾的垃圾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提醒游客带走垃圾,方便其他游客使用桌子。此外,要动态调整服务力量,高峰时段增加保洁人数,及时清理餐桌,不要等堆满桌再清理。
制度层面的创新能提供长效保障。有关部门可将服务区的卫生管理纳入星级评定标准,对连续多次差评的服务区实施整改约谈。行业协会可制定《公路服务区公共行为指南》,明确旅客与管理方的权责边界。还可建立 “文明积分” 制度,旅客在服务区的文明行为可累积积分,兑换停车优惠或餐饮折扣,通过正向激励引导行为转变。
这场围绕“泡面桶阵”的争议,本质上是对公共空间文明的一次集体反思。当每个出行者都能多一份自觉,每个管理方都能多一份担当,服务区才能真正成为旅途里的 “温馨驿站”,而不是文明考题的 “扣分现场”。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