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1 21:21:57
在咱们湖南,每年会产生3000多万吨秸秆。昔日这些田间地头的“废柴”,现在通过“疏”“堵”结合,正经历着一场“变形记”。
治理、增收两不误,秸秆有了新归宿。随着省里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各地的秸秆走上“变废为宝”之路,不仅突破了从前的处理困局,更变出不少“硬核”价值——
政策驱动,农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增收。益阳赫山区的企业上门收草;在湘潭县,用20亩废草种赤松茸,40天亩产值超3万元,再利用菌渣还田,还能二次创收。
科技赋能,使生态得到系统性修复。目前,岳阳已经有了“秸秆消化工厂”,机器设备“吃”进秸秆,“吐”出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全程废渣废气零排放。
市场发力,让产业实现技术创新。你能想象,稻草和烟花也能组CP吗?浏阳一款草纤维烟花底座,用稻草替代塑料,既环保又坚固,成了多家烟花企业抢着下订单的“新宠”。
稻草的华丽转身,让它们找到了对的“舞台”。这既是“点草成金”的智慧,也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答卷。
策划:石伟、沈田
统筹:邓望军
执行:万姗姗、曹妍雍、周妙煊
出镜:陈方
责编:张岚
一审:万姗姗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