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魔法”亮相苗乡课堂!长理“红烛”12年深山播撒科学火种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1 17:53:49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澎湖村的一间教室里,几只由矿泉水瓶改造的“潜艇”正随着气球的鼓瘪忽沉忽浮,围观的孩子们屏息凝神,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近日,长沙理工大学“红烛”科普筑梦团队第12次踏进这片苗乡,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充满魔力的“神奇潜艇与浮力探秘”科学课。

“如果阿基米德穿越到今天,他会怎么判断这顶银冠是否纯正?”志愿者以穿越千年的科学谜题开场,用生动的语言和手势将抽象的浮力原理化作水中“无形的托举之手”,并揭秘了真实潜艇如何操控“水之重量”实现深海潜行。当听到我国核潜艇研发者如何以“甘坐冷板凳”的严谨、“隐姓埋名”的奉献、“敢闯无人区”的创新精神铸就大国重器时,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崇敬,“核潜艇精神”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为了让原理“活”起来,志愿者现场演示了简易潜艇模型的沉浮操控。看着瓶子在注水、充气间自如升降,孩子们惊叹连连:“我们也想试试!”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三人一组的小分队迅速组建:有人全神贯注拧紧螺丝组装船体,有人小心翼翼将模型浸入水盆,还有人手握气球控制器紧盯变化,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一场微型“深潜实验”热火朝天地展开。

“好神奇呀!潜艇模型里的气球吹大,潜艇就会浮起来;气球扁下去,潜艇就会下沉,太有趣了!”澎湖村学生田友银兴奋地分享着他的发现。在孩子们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眼神中,志愿者们耐心为他们揭秘模型背后的科学原理:“真正的潜艇,就是通过控制内部水箱的水量来改变自身的重量,从而实现沉浮的!”孩子们豁然开朗,纷纷点头,明白了这神奇现象背后蕴含的深刻物理定律。

这是长沙理工大学“红烛”团队扎根澎湖村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的第12个年头。12年来,一堂堂科普课、一次次亲手实践,滋养着深山孩子的科学土壤。“红烛”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丈量广阔世界、追寻科学梦想的勇气。”当孩子们通过亲手实验感知到“看不见的浮力”,当核潜艇英雄的故事在他们心中激起回响,探索未知的勇气便已生根发芽——或许下一个深潜器设计师,正诞生于这间苗乡教室的惊叹声中。(何倩 罗亦欧)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