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1 16:49:1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杜立 通讯员 王茜
盛夏,三湘大地的文艺舞台正掀起一场“声量”对决。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演艺集团主办的“百团百角唱潇湘”竞演活动正如火如荼。
7月9日,“云展演平台”正式上线,63个优秀节目汇聚云端,而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选送的两部作品《纸刃》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文一武”,在这场文艺“湘超”中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巴陵戏百年传承的底蕴,更以创新的舞台演绎,让红色基因与文人风骨在当代舞台上交相辉映。
以纸为刃,刺破黑暗的红色锋芒
“乌云卷,雾锁山城血未干……今日里要将真相告天下,撕开他黑白颠倒弥天言!”
随着一声苍劲的唱腔划破舞台,《纸刃》的大幕在幽蓝灯光与弥漫的雾气中缓缓拉开。这部以平江籍地下工作者吴克坚为原型的巴陵戏,将皖南事变后那段惊心动魄的“报纸突围”历史,搬上了戏曲舞台。
导演涂微笑在创作初衷中提到,选择这一题材是为呼应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让“隐蔽战线的英雄故事走出平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剧中,吴克坚作为《新华日报》总编辑,在国民党新闻封锁下,以笔为枪、以纸为刃,策划发行刊登周恩来题词的“天窗报纸”,成为扭转时局的“第二次皖南突围”。
为还原这段历史,创作团队以史实为骨、艺术为翼:舞台上,国民党特务的黑色身影如幽灵般穿梭,忽明忽暗的光束模拟出重庆雾都的诡谲。当吴克坚挣脱围困,将报纸奋力抛向空中时,漫天飞舞的纸张如雪片般铺洒舞台,配合“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题词投影,瞬间将“以纸为刃”的意象推向高潮。
导演坦言,创作最大的挑战是“让吴克坚在28人的群戏中立起来”。为此,团队在舞台调度上颇费心思:武斗场景中,所有演员以卷曲姿态向中心靠拢,唯独吴克坚始终处于灯光聚焦的舞台中央,“用身体的张力凸显精神的挺拔”。这种设计不仅强化了人物形象,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共产党人在黑暗中坚守真理的孤勇。
为适配“云展演”的线上传播,剧组还特别运用特写镜头捕捉演员的眼神交锋,用慢镜头回放报纸飞舞的瞬间,让屏幕前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那份穿透时空的震撼。
诗酒唱和,跨越千年的文人对话
如果说《纸刃》是一把锋利的剑,那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便是一泓温润的泉。这部以李白诗作改编的“巴陵戏歌+情景剧”,打破了传统历史剧的线性叙事,让诗仙李白与范仲淹在洞庭湖畔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当衣衫半敞的李白挣脱镣铐、醉卧洞庭湖畔时,舞台一侧的岳阳楼檐角与浩渺烟波相映,仙乐缥缈中,一群白衣仙女踏浪而来。导演巧妙设计了“雁女”这一意象——她如洞庭上空的精灵,衔来李白的“醉后凉风起”,又传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让两位相隔数百年的文人,在“忧乐常思”的精神内核中完成共鸣。
这种创新源于对地域文化的深刻挖掘。“很多人只知范仲淹与《岳阳楼记》,却忘了李白、杜甫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导演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巴陵文化风骨的源远流长”。
为营造诗意氛围,剧组从《猫妖传》的奇幻美学与《长安三万里》的诗画交融中汲取灵感:李白醉舞时,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法穿插水墨动画渲染的洞庭月色;仙女群舞的水袖与芦苇丛的投影交织,将“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诗句转化为流动的视觉盛宴。
针对线上观看特点,团队采用全景镜头展现洞庭的开阔,用特写捕捉李白“酒入豪肠”的癫狂与清醒,让观众在屏幕前也能沉浸式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目前,两部作品已完成云展演录制,正等待专家评审与观众投票的最终结果。无论竞演成绩如何,它们已然成为岳阳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涂微笑告诉记者,两部作品的创作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要让老戏迷听得亲切,也要让年轻人看得进去”。
当吴克坚的报纸与李白的酒杯在舞台上相遇,当红色基因与文人精神在巴陵戏的唱念做打中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戏曲的当代突围,更是一座城市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情回望。
这或许正是“百团百角唱潇湘”的真正意义,让古老的艺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让湖湘文化的根脉在舞台上生生不息
责编:杜立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