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谨防“情绪中暑”

  北方网   2025-07-11 16:33:07

75岁的李奶奶平时性格温和,可一到夏天,脾气就变得急躁易怒。前几天,仅仅因为孙子看电视声音大了点,她就忍不住发火,事后又懊悔不已。晚上睡觉时,她总觉得心烦气躁,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晕、乏力、吃不下饭。女儿带她去医院,医生指出这可能是“情绪中暑”,并建议关注夏季老年心理健康问题。

一、认识“情绪中暑”与老年心理健康

“情绪中暑”是指夏季因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人体阴阳失衡,导致情绪烦躁、易怒、焦虑或抑郁等心理不适的现象。它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变化息息相关,更需我们特别关注和科学应对。

二、中医视角之为何老年人夏季易“情绪中暑”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暑、湿、热是夏季主要的外邪(致病因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使其更易受其扰:

1.气血津液不足,气阴易伤

年老本易气虚阴亏。暑为阳邪,最易耗气伤津。出汗过多会进一步损耗“气”和“阴液”,导致“心阴不足”,虚火内生,心神失养,表现为心烦意乱、口干舌燥、睡不安稳。

2.脏腑机能减弱,调节失衡

(1)心主神明: 暑热之邪直入心经,扰动心神,则心悸、烦躁、易惊、失眠多梦。

(2)脾主运化,喜燥恶湿: 夏季湿气重(湿为阴邪,易困脾阳),损伤脾胃功能。脾虚湿困,则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粘腻不爽、身体困重乏力、头晕如裹(像被布裹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更虚,心神失养加剧。

(3)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暑热易引动肝火,加之湿邪郁遏气机,导致肝气不舒,则情绪波动大、易怒、胸胁胀闷、口苦。

(4)阳气浮越于外,内里相对空虚: 人体顺应自然,夏季阳气外浮以散热,导致内部(尤其是心、脾)阳气相对不足,抗邪能力下降,更易被暑湿所困。

三、“情绪中暑”信号

1.情志方面: 莫名烦躁不安、易发脾气、一点小事就上火;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事物失去兴趣;焦虑紧张、心神不宁。

2.心神方面: 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多梦(尤其是纷乱之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3.身体方面:头晕、头胀、头重如裹(沉重感);明显乏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心慌;口干舌燥、喜冷饮;食欲不振、脘腹胀闷、恶心、大便溏泄或粘滞不爽;低热感或手足心发热;小便短黄。

四、“情绪中暑”危害

1.心血管警报:情绪激动+暑热耗气,易致血压波动、心率失常,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恶性循环:失眠耗伤阴血,阴血不足更致虚火扰神,加重失眠与烦躁。

3.脾胃更伤:情绪不舒(思虑伤脾)叠加湿困脾阳,消化吸收更差,气血生化无源,体质更弱。

4.旧疾复发/加重:气阴两虚、脏腑功能紊乱,极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

5.心理问题温床:持续不适未缓解,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焦虑状态或抑郁情绪。

五、科学调适,安度盛夏

为帮助老年人预防和应对“情绪中暑”,维护良好心理健康,结合中医智慧和现代健康理念,建议如下:

1.普及知识,科学认知

(1)了解自身变化:老年人应认识到夏季的身心波动与气候、年龄相关(中医的气血津液、脏腑特点),是身体在“抗暑”的信号,不必恐慌,但要重视调理。但需重视。

(2)识别预警信号:学习识别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的早期表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心烦焦虑、严重失眠、兴趣丧失、食欲骤变等都是需要关注的信号。

2.有效应对压力,疏导情绪

(1)静心养神:多与亲友聊天,参加社区关爱点活动,练习书法、园艺、听舒缓音乐。

(2)学习放松:可通过深呼吸、冥想、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太极拳等方法来助心神安宁。

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1)清心降火,益气养阴:

清心火、养心阴: 绿豆汤、莲子(带心更佳)百合粥、银耳羹、冬瓜汤、荷叶粥、鸭肉、苦瓜、黄瓜、西红柿。饮品可选菊花茶、淡竹叶茶、酸梅汤。

健脾祛湿: 薏米红豆粥、山药、白扁豆、冬瓜、丝瓜、鲫鱼。切记:少食生冷(伤脾阳)、油腻、辛辣(助火)。

(2)顺应天时,起居有常:

睡好“子午觉”: 中午11点-1点(心经当令),闭目养神或小睡15-30分钟,助养心阴、降心火。

避免暑热直袭: 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减少外出,外出必防晒(帽、伞)。居室通风,可用风扇、空调(忌直吹、温度过低)。

4.简便廉验,穴位按摩

(1)内关穴(安神要穴): 手腕横纹上3横指(约2寸),两筋之间。心烦、心悸、失眠时按揉。

(2)神门穴(养心安神): 手腕掌侧,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安神助眠效佳。

(3)太冲穴(疏肝理气): 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按揉可缓解烦躁易怒、胸胁胀闷。

(4)足三里穴(健脾强胃): 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侧。按揉可健脾胃、助运化、补气血、增强体质。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穴按揉2-3分钟,每日数次。

六、关爱提示

老年人及其家属要高度重视夏季情绪变化。若老人持续出现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严重失眠、食欲不振、乏力、胸闷心悸或过度焦虑紧张等症状超过两周,应视为重要预警信号,务必及时陪同前往医院老年科、精神心理科或社区心理关爱点寻求专业评估和帮助。

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心理健康,依托“老年心理关爱行动”,普及知识,传递关爱,帮助每一位老人安然、舒心地度过炎炎夏日!

责编:李传新

一审:李传新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北方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