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荣 等 红星云 2025-07-11 08:51:51
江永县委书记唐德荣:
近年来,江永县因地制宜把“土特产”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全力培育江永香柚、江永香芋等一批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农民增收多的“江永五香”(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特色产业开花结果,初步形成了集种植、仓储、加工、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创新进位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入选全省柑橘品改示范县,江永香芋入选“全国两会保供产品”。
高起点谋划,走规划强农之路。江永县委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全县农业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构建特色明显、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江永五香”为主的产业布局。先后制定了《“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一主一特”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文件,明确了全县农业发展的定位、总体分布、功能分区、重点项目等,引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了以上江圩、潇浦、夏层铺为主的36.1万亩粮食种植基地,以粗石江、桃川、兰溪为主的19.7万亩水果种植基地,以源口、千家峒、松柏为主的29.4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江永县上江圩镇香姜种植基地
高效能强链,走产业兴农之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优势产品,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纵深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家(湖南蔬益园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全力做好以文促农、以农兴文,农文旅融合,依托“江永五香”“江永三千文化”等特色,打造江永县旭日升休闲农业园景区、兰溪瑶族乡桃子产业园区、粗石江镇云雾山香柚产业园区等农业综合体。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数商兴农”新引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打通了种植、加工、物流、市场等链条,形成互融互补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销“土特产”达2.6亿元;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13个,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同比增长7.2%、11.3%;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0元,同比增长6.3%,产业兴农之路越走越宽。

江永县举办村播大赛
高标准塑造,走品牌惠农之路。坚持以挖掘本地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树立农业强品牌意识,加快创建产品品牌和产品认证,打造具有江永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矩阵。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十五届农博会、永州蔬菜博览会、“湘品入湾”等各类品牌推介会。江永香芋入选“全国两会保供产品”“全国魅力农产品奖”;“江永香柚”多次在农博会上斩获金奖;江永香芋、香芋南瓜、江永豇豆、江永香姜上榜永州“二十大畅销蔬菜”。坚持向南向海向外发展,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果蔬“拼装+集中申报”改革模式,内地首批果蔬拼装直供香港的直通车率先在江永县发出,江永香柚等香型水果首次出口越南,2024年完成果蔬出口14.38亿元,同比增加6.78%。通过品牌的打造,全县农产品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持续拓宽,产品溢价率大幅度提升。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党委书记 曾志文:
千家峒瑶族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村寨特色资源,聚焦香芋、兰花、文旅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民族团结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香芋产业为基,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依托“中国香芋之乡”品牌优势,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引进湖南省五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星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种芋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开发速冻芋片、芋泥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香芋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
以兰花产业为翼,激活特色经济“新动能”。创新“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千家峒”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兰花小哥”蒋上京等致富带头人,成立兰花合作社,建成兰花大棚2个,培育春兰、惠兰、春剑、莲瓣兰、寒兰、墨兰等200多个品种,年产值超800万元。通过“订单式种植+保底收购”机制,带动2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元。2023年、2024年,连续承办二届精品寒兰展,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
以文旅产业为魂,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深挖“农文生旅”融合潜力,打造“瑶都古都千家峒”文旅品牌。构建“上峒登山吸氧、中峒祭祖赏瀑、下峒田园抒怀”生态体系,团结大坝、千家峒游客服务中心小木屋成为网红打卡点,全国露营大会、潇湘生态产品电商直播等活动相继落地。组建民族文艺队,使“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创作《千里瑶山第一漂》《敲梆》等品牌歌舞和《梦回千家峒》《做客瑶绣坊》等瑶族文化体验节目,发展瑶族医药学、瑶族寻根祭祖旅游和瑶族文化体验游,办好瑶族盘王节、丰收节、斗牛节、瑶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推动“农耕文明”与“瑶族非遗”深度融合。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党委书记 杨林:
兰溪瑶族乡通过“党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使原来穷山恶水的偏远贫困乡摇身一变成为如今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走出了瑶乡特色的振兴路子。

举办网络主播人才交流沙龙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引导辖区具有土地优势的棠下村、新桥村和勾蓝瑶村采取“烟稻轮作”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经济发展。在“八分山两分田”的香花井村,引导群众向荒山要收益,在石缝间栽种桃树8000余亩,实现年收入3000万余元。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建成电商直播基地,培育农村电商人才150余人,配套建成30余个高标准电商助农直播间,成功推动“江永五香”、腊味、瑶药等特色产业实现常态化直播带货,推动“土特产”年均网络销售300余万元。
因势利导打造“一乡一业”独特文化产业。在瑶寨传统节日“洗泥节”、瑶家女子拳、打油茶等非遗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出瑶家农事赛、稻田抓鸭、瑶服T台秀等互动项目,年均吸引2万余名游客前来体验,带动近千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通过对接省文旅厅打造“厅地共建”项目,把村内古宅改造为“女性技艺传承馆”“农耕文化馆”“古法技艺体验馆”,女书、瑶绣、扎染等文创产品得到推广,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游客体验游玩和研学培训载体。
因情施策打造“一地一景”精品旅游产业。锚定打造“艺术小镇”这一发展战略,依托“文旅+”品牌影响力,吸引“江永女书国际音乐周”在兰溪举办,湖南卫视《我们来了》《青春在大地》等节目在勾蓝瑶录制;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入股”建成勾蓝丹青写生研学基地,并配备美术馆、传统手工艺教室,将写生研学基地打造成集美术实践、展览和食宿为一体又兼具民俗体验的新型产业生态园,吸引研学旅游学生1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万余元,文旅品牌层次和价值不断提升。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周永湘:
刘家庄村以兰花和白首乌产业为抓手,实现从“穷山坳”到“产业村”的蜕变,先后获得“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国”字号和“省”字号荣誉。

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刘家庄村兰花种植基地
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标准化兰花大棚2个,引进优质品种20余个,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成立老蒋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2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3万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265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加工企业,开发白首乌面条、白首乌粽子、白首乌饼干等特色农产品,与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开发出白首乌固体饮料、口服液、养生茶饮等产品,白首乌系列产品年产值300多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达200余人,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香花井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 何吉旺:
香花井村因地制宜发展“桃”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路。2012 年起,基于“八分山两分田”的地理条件,经调研选定耐旱、管护成本低的桃树作为特色产业。党员带头在荒山试种黄桃成功后,向群众传授经验,历经13年,将荒山变“花果山”,如今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近8000 亩,年收入超3000万元,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香花井村采用“大户带动 + 群众参与”模式实现规模化;选派农技员、种植大户外出学习技术,解决经验不足难题;组织村民参与电商培训,依托乡商会拓展大湾区销售渠道,保障桃子销量与价格。此外,香花井村联合县文旅部门举办“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6.2万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最终实现经济与口碑“线上+线下”双增长、“乡内+乡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江永县桃川镇邑口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周江萍:
桃川镇邑口村在传统夏橙、香柚基础上,于2021年引进脆蜜金桔、金秋砂糖橘,建成500亩标准化果园,其中脆蜜金桔因质优价高被誉为果中“爱马仕。2024年“桔橘橙柚”产值6000万元。同时,村集体创办“一口香”腐竹厂,年增村集体收入8万元,带动10名脱贫群众就业。精心守护10公里湿地,严格分区规划,湿地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良好的生态吸引万只候鸟驻足,观鸟台成为网红打卡地。如今的邑口村,500亩脆蜜金桔硕果盈枝,10公里恭城河湿地鹭鸟翩跹,腐竹工坊豆香氤氲,一幅“产业旺、治理优、生态美”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红星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