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07-10 21:23:32
湖南日报7月10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曾巧)“在我国历史上,此前还没有大规模的高产优质早粳稻。中科发早粳1号是首创品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中科发早粳1号”长沙测产现场介绍。
今天上午,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有关专家 ,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双季早粳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长沙县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机收实测,3块田平均亩产604.5kg。
“包括湖南在内的南方地区一年可种两季水稻,一季早稻,一季晚稻。但是历史上,南方只有籼稻可以作为早稻种植。”李家洋介绍,南方地区“籼改粳”有效地在晚稻生产中改善了稻米品质,但满足耐寒、耐高温、抗穗发芽及短暂生长期内高产等要求,可用于生产的早粳稻品种一直没有培育出来。
2021年,李家洋团队通过努力攻关,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首次培育出可用于大田生产的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系“中科发早粳1号”。
本次验收在长沙县“中科发早粳1号”示范区展开,该区域连片种植面积320亩。项目采用机插硬盘基质育秧,于今年2月27日播种,并于3月25日实施机插种植。专家组现场考察后指出,田间群体长势均衡,无明显病虫害,植株挺立,落色良好,平均亩产604.5kg,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李家洋表示,将早籼稻品种改为早粳稻品种,可让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责编:王铭俊
一审:王铭俊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