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来了!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21:15:46

原标题: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充分体现政策惠民性和公平性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51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的2%

为什么要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采取怎样的调整方法?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为何调?更好保障亿万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专家表示,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退休人员的关心关爱。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自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到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在当前国内经济承压、不确定性上升的大环境下实为不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利于更好保障亿万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对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购买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莫荣说。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表示,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对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仅惠及退休人员,还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效益。

莫荣认为,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充分体现了民生政策的惠民性和公平性,既关乎退休人员生活保障,也影响着数亿在职参保人员对未来养老生活的预期,有助于惠民生、稳预期、促消费、畅循环。

怎么调?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今年基本养老金的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养老金调整比例是如何确定的?

郑伟介绍,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可见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是我国基本养老金调整的主要考虑因素。从国际上看,主要国家调整养老金基本也都是以物价涨幅和工资增长幅度等因素作为确定调整比例的依据,我国综合考虑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金调整比例,既立足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

“关于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比例,从物价上涨看,2024年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2%的养老金调整比例,能够较好保障养老金的购买力不下降。从工资增长看,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2.8%,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1.7%,国家确定2%的养老金调整比例,体现了让退休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政策理念。”郑伟说。

但在具体调整方法上,我国没有采取像国外那样对所有人统一按单一比例调整的方式,而是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最终的调待幅度由这三部分加总来决定。

莫荣分析,具体而言,定额调整,是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不论基本养老金水平是高是低,都按统一的金额上调;挂钩调整,是指与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相挂钩进行调整。因为不同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同,所以挂钩调整金额会存在差异;适当倾斜,是指适当提高部分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水平,包括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体现了对重点群体的关怀。

“从这三部分构成看,定额调整和适当倾斜主要体现公平性,调整效果对于基本养老金水平居于中低档的退休人员最为显著;而挂钩调整主要体现效率,以激励参保人员在工作期间长缴费、多缴费,实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莫荣说。

郑伟认为,按照这样的调整办法,每名退休人员并不是按照同一比例调整养老金,而是养老金水平较低的,调整幅度会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能否保发?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具备多方面基础保障

不少人关心,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是否有保障?

“经过多年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制度运行更加稳健,基金储备更可持续。从当前各项数据来看,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具备比较坚实的资金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分析了四方面基础保障:

一是当期能平衡。当期的收支平衡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202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万亿元,基金支出6.8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基金收支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二是制度有保障。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2023年调剂资金规模达2716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的养老金发放。通过中央顶层设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国统筹,使得当期收支平衡更加有保障。

三是财政有补助。在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入中,有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补助。近年来,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地方各级财政也在积极落实支出责任,不仅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还连续多年提高了已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四是长远有储备。通过多年改革,我国不仅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平衡,还储备了一定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202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1万亿元,相当于养老保险基金一年多的支出量。同时,全国社保基金有超过2.6万亿元的战略储备。另外,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以保障未来有较强支付能力。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将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能够保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董克用说。

责编:杨天朗

一审:肖秀芬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