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链”上履职共绘“莓”好未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0 16:40:15

“链”上履职共绘“莓”好未来

——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莓茶产业发展新引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田育才

“家人们看,这款莓茶汤色金黄,入口回甘……”在张家界湘巧茶业有限公司的直播间,主播正在娴熟地展示张家界莓茶的冲泡过程。这个日均销售额上万元的直播间,是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精准履职的生动注脚。

自去年成立以来,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在成为推动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该联络站立足服务永定区经济发展大局,围绕莓茶产业链建设,聚焦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热点问题,通过政策落地、科技赋能、金融支持等方式,助推莓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打破常规构建代表履职新阵地

“多亏采纳了人大代表的直播带货建议,我们的销售渠道扩大了30%!”湘巧公司法人张雪云指着实时跳动的销售数据感慨不已

20246月,一个全新的履职平台——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始筹建。同年10月,这个扎根湘巧茶业公司、总面积200平方米的联络站正式挂牌。这个建在湘巧茶业公司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打破按地域划分代表工作站的传统模式,创新性地将履职平台直接搭建在产业链上。

“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就是要让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丽说。走进位于湘巧公司的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二室一廊”的布局令人耳目一新接待室里,几位茶农正与人大代表热切交谈活动室内,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给企业代表讲解新技术文化长廊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莓茶产业发展历程和代表履职成果。

这个联络站的创新之处不仅在选址,更在其组织架构汇聚国、省、市、区、乡五级人大代表74名,包括1位全国人大代表、1位省人大代表、10位区人大代表和62位乡镇人大代表。为增强专业支撑,联络站还特别聘请了4位茶叶专家作为顾问,建立与26个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

目前,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永定区设立了4个基层联络点,直接覆盖62家莓茶企业和110户种植加工主体。这些联络点有的设在种植基地,有的建在加工车间,群情民意的“窗口”, 企业帮扶的“桥梁”,也是永定区莓茶产业问题“诊疗所”,真正实现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永定区莓茶种植大户覃正远说“过去反映问题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到联络站就能一站式解决。”

把脉问诊开出产业提质新良方

在联络站的建议墙上,一份《张家界莓茶质量等级评价》全国团体标准文件格外醒目。

“标准问题一直制约着莓茶产业发展。”张家界莓茶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永定区人大代表邓武成回忆,2024年有茶商反映不同企业的产品品质差异大,影响市场开拓。联络站立即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调研,邀请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驻点攻关,最终推动标准出台。

针对莓茶产业链各环节的痛点难点堵点,联络站创新建立“一化二诊”工作法

坚持常态化联系,根据联络站提出的口号“你呼我应、说到做到”,常态化开展联系活动。对茶农、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定期以座谈会等形式分级分类收集意见建议,以条目式跟进逐项解决,让茶农、企业呼应件件得到落实。

开展政策会诊,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财政、农业、科技等26个部门对相关政策进行落实。创新推出“莓茶贷”“惠农e贷·莓茶贷”“莓茶鲜叶收购贷”等信贷产品10余种,全方位、全产业链支持莓茶产业发展,助力莓茶全产业链发展。

开展科技问诊,联合省茶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品种选育与加工工艺创新,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协助省茶科所专家团队深入30多家莓茶加工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收集到莓茶种质退化、工艺落后等12个具体问题,通过13组对比试验,最终确立了“通风杀青+70℃干燥”的优质加工工艺标准,大幅提升莓茶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王涯在调研中发现莓茶食用方式单一、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多元化开发不足的问题后,提出“扩充显齿蛇葡萄叶(莓茶)食用方式”建议反映到联络站随后,联络站联系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资料,王涯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回复有力推动莓茶深加工产品研发。王涯欣慰地说“现在不仅卖茶叶,更卖健康理念。”

“每条建议都直击产业发展的痛点。”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委主任委员符宏华介绍,联络站建立以来累计组织调研、座谈等活动12次,接待茶农110人次,收集建议35条,参与起草行业团体标准1项,推动一批种植技术、市场拓展等关键问题得到解决。

链式效应绘就产业富民新画卷

“今年鲜叶收购价每斤涨了2块钱,我家10亩茶园预计能多挣6千多。”夏日时节,走进永定区三家馆乡的莓茶种植基地,连片的茶园郁郁葱葱茶农刘英民正在采摘莓茶刘英民家的变化,得益于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建立的“企业+合作社+农户”鲜叶订单收购利益联结机制。

“联络站就像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劲峰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莓茶产业年产值从建站前的26亿元增长到2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茅岩莓”“天门郡”“神州界”“湘巧”“甜坝溪”等一大批企业品牌价值显著提升,永定区莓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链+代表站’模式,让每一片茶叶都讲述代表的履职故事,让小小莓茶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对于未来,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欧湘云信心满满。

2025年,联络站已经制定了新的履职计划:建立莓茶质量溯源体系,确保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监管深入北方茶叶交易市场考察,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张家界莓茶在北方市场占有率推动莓茶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今,在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的店铺里,包装精美的张家界莓茶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店员告诉记者:“这些品牌莓茶产品,国内外游客特别认可。”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