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9 19:19:26
近期,在洞口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与有力支持下,“橙心橙意”选调生宣讲团创新“湘村微党课”宣讲模式,走进竹市、黄桥、石江、山门、醪田、高沙等乡镇的校园,以青春之声讲述家乡故事,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
图丨“微党课”宣讲现场
图丨洞口县“橙心橙意”选调生宣讲团与学生们的合影
精耕微课,凝心聚魂。雪峰巍峨,平溪奔流,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不灭的红色印记。宣讲团8位选调生深知“微党课”的精髓在于以小见大,以洞口县深厚的本土红色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各乡镇独具特色的红色故事。通过反复研讨内容、精心打磨细节、深刻领悟精神内核,并紧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最终打造出让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固的宣讲内容。这些饱含心血的作品,经过数轮修改完善,最终串联成能够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的洞口精神图谱,生动展现了“微党课”蕴含的磅礴力量。
图丨选调生们在宣讲“微党课”
图丨课堂上的热烈讨论
解码标识,坚定信仰。如何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宣讲团设计出“识党徽·悟初心”的互动环节,一句“党徽为什么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的提问,瞬间点燃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团,从具象的标识入手,深入浅出阐述党徽代表的深刻内涵,让理论的种子在“小切口”中落地生根。而“绘党魂·寄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更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将抽象的概念化为指尖的温度和心中的形象,让红色信仰在学生心中有了可触碰的轮廓。
图丨在宣讲红色故事的课堂上
讲述故事,传递精神。如何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亲可近?选调生们化身“红色说书人”,将宏大的叙事融入乡土烟火气。通过宣讲袁也烈、蔡锷、周述烈、王振贵等革命英雄的事迹,以及红军途经高沙镇王家码头、醪田镇的故事,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英雄不在教科书中,而在我们的身边。”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理解本地红色基因谱系的大门,让其中蕴藏的忠诚、奉献、勇敢等精神,在娓娓道来的乡音中浸润学生心田,成为滋养理想信念的清泉。
激荡心声,激扬青春。理论的生命力,在真诚的互动中蓬勃生长。“我未来想当一名支教老师,要把知识带到最需要的地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你们用热血浇灌了家乡的沃土。日后我也要成为和你们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英雄。”课堂上,一张张承载着青春憧憬与崇高敬意的纸条,汇聚成澎湃激昂的心灵共鸣。这是精神的共振和信仰的接力。选调生们以互动为媒,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苗。字里行间,跃动着的是信仰的光芒;笔尖之下,延续着的是精神的血脉。
图丨课堂举旗互动
图丨学生跨时空笔端对话
图丨课堂互动分享
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征程漫漫,步履不停。这6场深入校园的“湘村微党课”,其核心目标,不是搬运知识,而是唤醒深处的精神密码。“橙心橙意”选调生宣讲团用最接地气的“土话”讲述最动人的家乡故事,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将历史的回响化为时代最强音,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在传承与奋斗中续写华章!
(文|肖沁岚 图片|唐萍 李佳婷)
责编:郑丹枚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