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给企业开出“宽限期” 纳入失信名单前预惩戒警示

朱倩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9 18:55:24

新湖南客户端7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倩萱)今天,湖南省高院联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联共同签署了一份特别的框架协议,构建“预惩戒”与“信用修复”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失信行为纠错,给予“宽限期”,并提供暖心帮助。此举旨在营造更优越的企业守信经营环境。

签字仪式现场。朱倩萱 摄

“预惩戒”强调人性化执法。执行法院在决定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前,给予企业1至3个月宽限期,暂不发布失信信息同时,通过发改、工信、市场监管、工商联的信用预警和风险提示,引导企业主动履约。

“信用修复”则能畅通救济渠道。协作部门发现企业有履约意愿且符合条件时(如已履行义务、达成和解或提供有效担保),法院可依法屏蔽失信信息监管部门督促信用平台及时删除旧信息,避免影响企业经营。

“以前债务案子一到执行环节,企业就像被架在火上烤。”省政协委员、湘旭鸿商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邓银伟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不是不想还钱,是难啊!”过去,企业一旦因短期困难被纳入失信名单,融资断流、合作中断、信誉崩塌的连锁反应,足以压垮一个本可存活的企业。

如今多出1到3个月的宽限期,企业就能缓过神来!”邓银伟表示,这个宝贵的缓冲期,让企业有机会整合资源、筹措资金,甚至通过和解方式化解债务,“不仅可以救活企业,更为后续发展留得‘青山’”。

对于已经“跌倒”但积极改正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则是一条“重生通道”。省高院执行局局长李波介绍,当企业已履行义务、达成和解或提供有效担保时,法院可依法屏蔽其失信信息,监管部门也将督促信用平台删除旧记录。

“去年,我们为8400多家经营主体修复了信用。”李波告诉记者,新机制下修复流程将更高效、透明,目的是让纠错者有机会重回“赛场”。

政策虽暖,但并非“免罪金牌”。李波强调,该机制仅适用于有真实和解意愿的经营主体,对于恶意逃避债务者,法院将果断采取强制惩戒措施。他表示,法院发出预惩戒通知后,企业可提出申辩,法官会严格审查,避免错惩,“既要保护债权人权益,也要给诚信经营者纠错空间。”

确保这一机制有效落地,重在协同联动。根据框架协议,省工商联将发挥桥梁作用,建立企业与法院的直通渠道,并协助创建信用修复“白名单”。省发展改革委将严厉打击有偿删除、公示虚假信息等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推动“预惩戒”“信用修复”联动机制落地见效。

“让预惩戒的警示更及时,信用修复的路径更通畅,守信的环境更优越。”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描绘了机制落地的愿景。

责编:洪晓懿

一审:朱倩萱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