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X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清湖说中医》42味药食同源科普丛书主编全球招募

  大众卫生报   2025-07-09 18:14:1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9日讯(记者 郭芝桃 严德赢 通讯员 胡宗仁)为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湖南医药学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及大众卫生报合作,决定编撰出版《清湖说中医:药食同源》丛书,主编申报(第一批)工作从7月9日开启。

据悉,《清湖说中医:药食同源》定位为中医药健康科普丛书,旨在全面推广介绍常见、常用的药食同源本草;传播中医食养食疗文化和知识;通过学术赋能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促进以药食同源中药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该套丛书编写遵循学术性、实用性、科普性、产业性等4方面原则:一是学术性,科普著作必需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客观论述,特别注意不能夸大食养食疗的作用和功效。二是实用性,内容要贴近实际,简明扼要地介绍药食同源本草的资源分布、生态文化、药材种植、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使用注意、物质成分、作用机理等基本内容,重点介绍食养食疗应用以及健康产品开发等内容,每一册字数在2万~3万左右三是科普性,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分做到图文并茂,注意内容的吸引力、可读性与传播力。需要对医学理论进行“咀嚼”与加工,将深奥的医学理论科普化,使本书读起来有“新鲜感”。四是产业性,本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与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大健康企业,要注重同药食同源本草道地药材产区的政府、高校以及企业展开合作,促进当地的中医药产业发展。

按照计划,拟从114种食药物质中选择黄精、山药、山楂、玉竹、甘草、龙眼肉、百合、大枣、金银花(山银花)、枸杞子、茯苓、莲子、黑芝麻、薄荷、薏苡仁、人参、玫瑰花、粉葛、夏枯草、姜黄、党参、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麦冬、高良姜、马齿苋、乌梅、木瓜、肉苁蓉、阿胶、鸡内金、桑椹、山茱萸、橘皮(橘红)、菊花、酸枣仁、蒲公英、鱼腥草、菊苣等42种常用药食同源中药进行第一批的科普创作,每种药食同源中药将单独编撰出版成一册。

记者注意到,针对主编申报条件,需满足四方面要求:申报者必须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申报者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术基础,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申报者有主编(或副主编)学术著作的经验;申报者与申报的药食同源中药所在行业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能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共同完成编撰任务。

即日起至2025年8月1日前,符合该丛书申报条件者可将报名表(点击即可下载附件)发送至联系人:胡宗仁老师15974124159(微信号同手机号),邮箱278178250@qq.com。分册可以是1位主编,也可以是2位主编,视申报者条件而定。

以下为编写目录及样稿示范(以黄精为例,仅供参考)

书名:《黄精:仙草入世》

编写目录

第一章 黄精的千年传奇:从深山仙草到百姓餐桌

一、历史渊源:古籍里的“仙人余粮”

二、神秘色彩:本草中的“道家仙药”

三、品种鉴别:滇黄精、黄精和多花精三大品种

四、资源分布:东西南北遍地都有黄精

五、炮制方法:关于“九蒸九曝”的争议

六、药食同源:柔软脂润的“中药红薯”

第二章 科学解密:黄精为何被称为“平民补药”

一、中医视角: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二、返璞归真:古代经典食养食疗方

三、成分机制:现代研究给出的答案

第三章 药房变厨房:黄精的食疗妙用大全

一、家常养生食谱:婆婆妈妈都会做

二、现代食品开发:传统智慧的升级

三、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的食疗

第四章 产业链揭秘:一棵黄精的财富之路

一、种植革命: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

二、加工升级:古法工艺遇上现代科技

三、市场突围:从乡间土特产到国际化

编写样稿

第一章  黄精的千年传奇:从深山仙草到百姓餐桌

黄精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黄精味甘性平,既可补脾肺肾之气,又可滋脾肺肾之阴,是养生和治病的佳品。《本草纲目》载:“黄精受戊己之淳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一、历史渊源:古籍里的“仙人余粮”

黄精的使用历史悠久,在古代的应用兼具药用、食疗和文化三重属性,既是医家推崇的补益良药,又是道家文化中的“仙草”,更是百姓救饥的“地之精华”。其历史贯穿中医药学及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传统中药“药食同源”的智慧。

黄精别名较多,在历代本草著作中有龙衔(《广雅》)、太阳草(《博物志》)、垂珠(《抱朴子》)、戊己芝(《五符经》)、仙人余粮(《本草图经》)、气精(《宝庆本草折衷》)、黄芝(《灵芝瑞草经》)、笔管菜(《救荒本草》)等诸多记载。

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始以“黄精”为正名,载:“黄精,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又记载其功效:“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从黄精的这些别名可以看出其3个方面的特质。其一是“珠”,反映其美观性,黄精植株外形漂亮,一串串果实如同青绿的珍珠,因而有垂珠、龙衔、太阳草之美称。其二是“黄”,黄精的用药部位根茎颜色黄,而黄在五行属土,黄精善补脾土,“黄精获天地之淳精,得坤土之精粹”,体现其药用性,因而称之为戊己芝、黄芝。其三是“粮”,突出其食用性,药食两用,因此被称为仙人余粮、笔管菜、救穷等。

图1 黄精植株

此外,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对黄精益寿的赞誉。“诗圣”杜甫与黄精的渊源着实不浅,有诗句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丈人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天,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百姓流离失所。杜甫同夫人带着儿子和女儿,先后举家辗转到西北的秦州、同谷,以采药、卖药和行医为生。那时,寒冬大雪封山,杜甫无药可采,唯有觅得被冰雪掩埋了的黄精枯苗,按苗寻根,掘地挖取黄精。一日,杜甫准备食用黄精,忽然听见邻家大嫂急促喘咳,他就知道大嫂肺痨又犯了,于是动了恻隐之心,给邻家送去黄精。2个月过去了,邻家大嫂苍白的面色日渐红润,消瘦的体质也变得结实。杜甫见此景,心想莫非这黄精有药性,能治病?想到此,他决定再验证一次。村里有位老人身体羸弱、腰膝酸软、面黄肌瘦、自汗盗汗已有多年,经杜甫介绍服食黄精,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二、神秘色彩:本草中的“道家仙药”

李时珍认为“黄精乃服食要药,仙家以为芝草之类”。黄精与道家文化的渊源极为深厚,其作为“仙家服食之品”在道家修炼、养生、辟谷等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道家典籍的记载中,还融入了道教追求长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象征。

黄精与灵芝、人参并称“道家三宝”。黄精作为道家推崇的食养食治之品,在道家服食中有重要地位。在西晋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中记载,“黄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抱朴子》记载:“服之十年,可返老还童。”道家相信服食黄精可使人延年益寿,延缓衰老,称其为“道家仙药”。《道藏神仙芝草经》记载:“黄精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黄精是道家辟谷养生的核心药材,道家认为黄精能替代谷物提供能量,同时清除体内秽气。道士入山修行时,常携带蒸晒后的黄精作为“辟谷粮”,既充饥又补益精气,助其专注修炼。黄精还是道家内丹术的辅助品,被用于内丹修炼的“筑基”阶段,道家认为其能调和阴阳、补足元气,为“炼精化气”打下基础。明代《遵生八笺》记载,黄精与枸杞、黑芝麻配伍,可制成“延龄固本丹”,助修炼者“固本培元”。道家将黄精视为“地之精华”,认为其生于阴湿之地,吸收天地灵气,服食后可使人“与天地同寿”。黄精的根茎形似人体,暗合“天人相应”的思想,被赋予沟通自然的灵性。

东晋道医葛洪所著《神仙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尹轨者,字公度,太原人也。晚乃奉道,常服黄精,日三合,年数百岁而颜色美少。”尹轨晚年时专心学道,经常服用黄精粉,每天服三盒,已经活了上百岁,而且面色红润。

黄精是“芝草之精”,最善补脾。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精补脾因而能补益后天、增强正气,古人尊奉黄精为养颜补益佳品。当然,古人的相关记载,也需要理性看待,特别是在道家部分著作中对于黄精的认识难免有传统宗教色彩,但黄精作为养生佳品,其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世上没有“仙药”,古人所谓“仙药”既是美好的愿景,又是对其良好功效的赞许。

三、品种鉴别:滇黄精、黄精和多花黄精三大品种

黄精为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根据形状的不同,分别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1.滇黄精-大黄精

大黄精,顾名思义,直径粗大。大黄精基源植物为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图2 滇黄精-大黄精

图3 滇黄精-大黄精

2.黄精-鸡头黄精

鸡头黄精,顾名思义,形如鸡头。鸡头黄精基源植物为黄精,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及北方各省,如河北承德、迁安、遵化;北京的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内蒙古武川、卓资、凉城;山西应县、阳高、繁峙等地。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cm。

图4 黄精-鸡头黄精

图5 黄精-鸡头黄精

3.多花黄精-姜形黄精

姜形黄精,顾名思义,形如生姜。姜形黄精基源植物为多花黄精,主产于湖南、贵州、云南、安徽、浙江等地。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图6 多花黄精-姜形黄精

图7 多花黄精-姜形黄精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