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9 19:58: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9日讯(通讯员 张煜佳  卢晨钰 )威武的大刀眉、滚圆的眼珠、垂肩的大耳,威风凛凛的门神秦叔宝就这样在色彩艳丽的滩头年画里“活”了过来。7月7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走进邵阳隆回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略来自古老年画的独特魅力。

作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滩头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发轫于明朝而鼎盛于清末民初的几百年间,成为大半部分的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华人过年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尽管在过去受到了时代浪潮的冲击,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滩头年画重获新生。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小飞向实践团介绍了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他表示,滩头年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一股湖南“辣”味,作品色彩艳丽,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据介绍,这样古朴与鲜艳共存的艺术特色首先来源于纸张取材,这种用本地南竹作原料的手工抄纸,如今已被多家博物馆作为古籍修补的首选纸张,用它印刷出来的年画显得厚重纯真,于质朴中见出高雅;其次,滩头年画在印刷之前所刷的粉是用当地峡山口特有的天然矿物质天应石所制成,这一步骤使得纸张中的细孔被粉料填充,在印刷时颜料不会浸染错开,各部分的色彩明确又鲜艳。

同时,滩头年画的乡土气与地方味植根于本地的植物和矿物中,植物颜料有红柴、槐米、胶子、苏木等,矿物如滩头红煤、石灰等,经土法配置,加以山崖中流出的矿泉水进行调制,孕育了淳朴和稚拙的美感和生命力;独特的梅山文化传统、湘中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环境同样孕育了滩头年画的特殊面貌和丰富内涵。与交通便利又靠近京城的“桃花坞”“杨柳青”等地木版年面相比,滩头年画很少受到西洋画、文人画的影响,她不讨好朝廷,不献媚市井、不假修饰,宛如朴素大方的山野村姑,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在‘颜料’这个概念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善于从植物、从矿物里提取最原始的颜色出来,并通过配比调整各种各样的色彩。”廖小飞指尖点在相框上,神情里充满了骄傲,“不管是壁画、年画,还是其他的工艺作品如农民画,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在为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倾注心血,而这些特制的颜料,经过几千年都不会褪色。”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