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7-09 09:39:16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7月9日03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彭小桐 罗宏治
配网是电网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用电感知。7月8日,在株洲市的城区与园区,电力工人们迎着烈日,为地下电缆和配电设备进行精细化“体检”,用汗水守护高温下的城市“健康供能”。
1公里电缆仅用5分钟精准“把脉”
8日上午9时,株洲市区气温已飙升至38摄氏度。天元区日盛大厦附近,国网株洲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员工谭彧曦与同事争分夺秒,对10千伏张长线这条长达906米的“地下动脉”进行隐患检测。烈日炙烤下,他们熟练地将电缆振荡波检测仪接入电缆。
施加20千伏脉冲电压,配合纳秒级检测系统,仅用时5分钟,仪器便精准定位到电缆绝缘薄弱部位,精度达到0.1米级。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的“黑科技”在于可以捕捉最低50皮库(pC)的微弱局部放电信号,单次检测长度可达5公里以上,是电网运维的精密“听诊器”。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株洲工业负荷大,地下电力电缆供电占比高。传统红外测温和带电检测手段难以有效发现其潜在运行问题。而振荡波技术通过波形反射,能更灵敏地诊断电缆健康状况,在株洲应用效果显著。今年迎峰度夏以来,利用该技术已为12条地下线缆完成“体检”,发现并处理隐患12处,有力提升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60摄氏度“烤箱”里的电网女卫士
临近11时,骄阳似火,北汽大道明日路口仅有一株小树,没有一处荫凉。在一个环网箱旁,国网天元供电公司员工刘萍专注地检查箱内密布的线路。温度计显示,箱内温度已蹿升至惊人的60摄氏度,即使戴着手套,箱体传来的灼热感依然强烈。
面对成百条线路,这位26岁的配电技术中心班工作负责人动作娴熟。她利用自动化设备快速排查,不到10分钟便精准定位故障点,仅用5分钟更换损坏部件,迅速恢复了自动化终端运行。汗水顺着她的脸庞滑落,身上的工作服已被浸透。
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刘萍毕业后主动申请扎根一线,与配电设备打交道已有两年。她刻苦钻研配电自动化技术,经手调试的自动化终端超百台,已成长为擅于创新的技术小能手。
配电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线路故障全天候自动检测与“秒级”隔离,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处理速度慢的难题。目前,株洲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超80%,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迎峰度夏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配电自动化设备消缺1025台次,900余名专业人员随时待命,显著提升了故障隔离及复电效率,为千家万户送去清凉与光明。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