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9 07:17:41
邓湘蓉 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梓潇
7月8日下午,湖南博物院特展厅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遇见庞贝:永恒之城”特展正式开启。
近两千年前,因火山爆发而被瞬间“定格”的古罗马庞贝城,缓缓打开“城门”,130多件原物真迹首次跨越山海来湘展出,通过文物、复原场景与多媒体互动,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庞贝古城的古罗马时光。
(活动开幕式现场。李梓潇 摄)
“庞贝生活”沉睡2000年,来湘讲述“古城故事”
繁荣的弗莱格瑞平原,曾经被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地方。平原上的庞贝古城,是一颗将地中海文明熔于一炉的商贸明珠。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斯坎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先后来到这里。后期,庞贝成为古罗马皇帝、贵族们休闲度假胜地。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被按下永久“暂停键”。
踏进展厅,仿佛闯入一条时光长廊,柔和幽微的光线,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庞贝文明遗落的“明珠”。《尼罗河风景壁画》静静悬挂着,画笔透出时间洗礼后的温润,一只鳄鱼伏在水泽边缘,每一片鳞甲被勾勒得棱线分明。不远处,一只水禽敛翅小憩,黑色羽毛被晕染得蓬松灵动。这一动一静、一冷一暖的瞬间,在画中定格,构图富有层次。观者如同身临其境,看到了尼罗河流域的古朴意象。
(《尼罗河风景壁画》。邓湘蓉 摄)
另一头,一尊身着托加袍的男子雕像静静伫立。托加袍是罗马公民身份象征,由羊毛制成,长度可达数米,其尺寸、颜色、穿着方式体现社会等级。“普通公民通常穿着白色托加,紫色边饰的托加则为官员或贵族专用。雕像人物的托加透过复杂的褶皱和披挂方式,展现庄重与威严,这种服饰在公共场合和仪式中尤为重要。”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
从湿壁画到雕塑、铜器到金器,130余件艺术珍品印记着庞贝的生活细节。“失落的文明”“地球上最好的地方”“古城故事”“火山之殇”,特展系统呈现庞贝兴衰,还原这座“永恒之城”的魅力。
博物院艺术大厅还被精心布置成“庞贝场景”。大屏播放着电影《庞贝末日》片段,市集摊位摆满陶罐、谷物,演员穿着古罗马风格的托加袍、束腰衣,或与“摊主”讨价还价,或驻足交谈。一幅古罗马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场景,让人遥想庞贝古城的吉光片羽。
从展出到文明对话,意大利国宝首次走出国门
“以前完全不了解庞贝古城,仅依稀在书上见过这个名字。这次来观展,真真切切感受古罗马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很受震撼。”在复原的庞贝民居场景前,来自湖北的大学生陈欣说。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代表介绍,“庞贝古城的文物跨越山海来到中国,不仅是一次文物展览,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对话。”这批文物首次入湘展览,其中有许多意大利国宝级展品,也是首次离开意大利赴国外展出。此次展览搭建中意两国文明对话的桥梁,为两国民众内心联结注入文化交融“催化剂”。
“此次‘遇见庞贝:永恒之城’展览,是湖南博物院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表示,展览让身处21世纪的观众在惊叹古罗马文明的同时,思考人类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关系,“当观众凝视这些来自庞贝的遗存,看到的不仅是过去,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带着女儿观展的市民山女士说,她仿佛真的“走进”庞贝的街道,站在了两千年前的古城里,这座“永恒之城”的魅力让人感觉很神奇。
(游客在展厅内观展。李梓潇 摄)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期间还将推出系列教育活动。市民游客可通过湖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小程序预约观展,凭门票核销记录还能领取限定实体纪念票,收藏这份来自“永恒之城”的礼物。
责编:欧小雷
一审:李梓潇
二审:胡杏子
三审:谭登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