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守好“救命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8 23:18:55

兰佳琛 周泽中

近日,上海警方披露严打医保诈骗违法犯罪的工作情况。其中,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件的犯罪主体为两家民营中医馆,2年内开出5万条记录,骗保金额超1200万元,占了上海今年上半年该类涉案金额的近九成,令人瞠目结舌。

民营医院、小医院成为骗保“温床”,根源在于制度存在漏洞。人工审核难以实时捕捉海量诊疗数据中的异常;智能监管预警系统尚不成熟;中药饮片定价区间存在模糊地带;医保卡“人卡分离”现象频发……这些监管漏洞与隐患长期存在。由此,部分医疗机构“盯”上了监管盲区,有的将医保基金视为敛财工具“故意为之”,有的则在生存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试图通过骗保缓解资金压力。无论动机如何,制度漏洞都为逐利冲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持续侵蚀着医保基金安全。

患者“被参与”骗保链条,暴露出公众意识的短板。很多人在面对诱惑时往往低估了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觉得反正医保是“公共的钱”,自己只是顺手牵羊,并未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一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这种“小聪明”难以被发现。这反映出相关部门对“骗保违法”和正当医疗程序的宣传不足,使得医疗个体在沦为骗保“工具”。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守住它,需要监管者的智慧、从业者与公众的良知、技术的赋能。破解民营医院骗保乱象,还需在技术、制度与意识层面下功夫。技术层面,将数智技术引入治理全链条,让不法行为在“数据链”前无处遁形;制度与意识层面,以刚性制度堵住防线缺口,借政策宣传消除意识盲区。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