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亡者“领薪”映出管理“失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8 18:50:27

文案、出镜:孙乾丰

后期:廖思渝(实习)

73日,山西省怀仁市民政局发布《关于死亡人员违规领取高龄津贴情况公告》。报告表示,在开展民政服务领域自查排查工作中,发现有23人死亡却仍旧在领取高龄津贴,经乡镇街道核实后确认这些人死亡属实。目前,怀仁市民政局已全部追回超期领取的高龄津贴20100元,市纪委监委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今天的三点更新就此说三点。

首先,信息孤岛与基层失职共同构成了民生资金监管的漏洞。该事件的关键点在于,问题是依靠民政局与市公安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与比对发现的。那么,数据共享为何总是姗姗来迟?既然可以数据共享,那就应该在发放津贴的时候及时打通信息,否则,本可成为“防火墙”的信息技术,现实中却沦为“事后诸葛亮”。不仅如此,基层的监管失职更把这一漏洞扩大化。乡镇街道本是识别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高龄津贴金额虽不大,但工作人员定期核查领取人身体状况应是基本工作。基层的工作不到位了,这漏洞也就大了。

其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资金问题的恶性循环。仔细思考不难看出,高龄津贴违规发放背后,是制度的过时。当前许多地区仍停留在“高龄津贴需家属申报才停发”的被动模式,这样一来,家属作为可能受益的人群,就会存在瞒报漏报的现象。这种制度设计本质上是将监管的责任转移到了家属身上,制造了资金的风险。在广西容县,有个老人去世两三年了却还能领取津贴,只因家属没有报备情况。可见,此类事件并不是孤例。现阶段,亟需通过制度重构落实主动核查责任,变“被动申报”为“主动核查”。

最后,对事件的追责是否深入会影响到民生政策的公信力。目前,怀仁市纪委监委已展开对相关负责人的问责,事实上,若问责仅浮于表面,该津贴政策就可能沦为“无风险套利”的温床。海南文昌对违规发放问题党纪处分3人,诫勉谈话6人;神农架林区对侵占4万余元补贴的村干部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可见,只有“刚性”追责,才能够换回政策本身的“柔性”,巩固民众对于政策的信任度。

有句话叫“民生无小事”,怀仁事件虽涉金额不大,却像一记警钟。当死者在津贴名册上“活着”的时候,拷问的是监管者的责任心,更是制度的尊严。只有监管到位、优化制度、深度追责,才能让每一笔资金精准抵达生者之手,守住政策该有的温度

责编:唐雨琪

一审:张英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