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草凝香拓童趣 千年纹章映童心——湘中幼专实践团以非遗点亮乡村童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8 11:45:5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8日讯(通讯员 林依凡)盛夏的新宁县中房村,草木清香与孩童笑语交织成动人的乐章。7月7日,共青团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花伴童行”社会实践团走进村庄,带领10余名当地儿童开展“锤草印花”非遗体验活动。志愿者们以大地为课堂、草木为笔墨,让这项古老技艺在乡间绽放新活力。

活动在村中心拉开帷幕。志愿者先通过短视频和实物展示,生动讲述捶草印花的千年历史:从古代先民以植物染色记事,到如今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让孩子们了解这项技艺背后的生活智慧。随后的实践环节里,孩子们跃跃欲试——挑选新鲜花叶,将锯齿状的枫叶、心形的三叶草、羽毛般的芒草精心排布在棉布上,再用小锤轻轻敲打。随着“咚咚”声,植物的脉络与色彩渐渐拓印在布上,变成独一无二的纹样。现场笑语不断,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炫耀,稚嫩的脸上写满自豪。

“你看这三叶草的纹路多像爱心呀!”志愿者一边指导技法,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细节。在他们眼中,寻常草木都成了创作素材。团队成员说:“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能捧在手心的生活艺术。”

这场活动是实践团探索“非遗+乡村教育”的生动尝试。中房村驻村书记感慨道:“村里不少留守儿童对本土文化很陌生,更缺一份贴心陪伴。志愿者手把手教他们捶打草木、创作纹样,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既摸到了文化的温度,也感受到了被呵护的温暖。这种‘非遗+陪伴’的模式,既传了技艺,更暖了童心。”

团队还设计了暖心闭环:孩子们的作品将被制成文创礼包,通过线上线下义卖筹集的资金,将换成文具、益智玩具等物资回馈给他们。“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创造价值。”这种“陪伴创作—义卖回馈”的链条,既给了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也提供了物质支持,恰是乡村振兴中“扶智”与“扶志”的生动实践。

夕阳西下,孩子们攥着亲手拓印的布件挥手道别,布上的草木纹样在余晖中仿佛跳动着微光。这场以自然为课本的非遗之旅,不仅在孩童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更让“花伴童行”团队深刻体会到:当非遗技艺遇上乡土教育,既能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也能拓宽他们的视野,这正是关爱乡村儿童成长最动人的社会价值。

责编:郑丹枚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