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2025-07-07 22:25:37
如果你打开过这两天的热搜榜,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热”:#中东部将进入高温巅峰#、#闷热闷热闷热我闷热闷热闷热#、#河南一乡道因高温爆裂拱起#。
尤其是受这轮高温影响最大的山东地区,相关的热搜话题词也是接连不断:#全国最高气温前10名山东占8个#、#山东高温天热得一片红#、山东连发71个高温预警#、#青岛7年内最高温#。
不过除了热,很多人还感觉“闷”,也就是湿度高。这种由高温高湿所带来的闷热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体感温度比气温还高,7月5日早上8点,青岛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气温是32.2℃,但湿度达到了72%,再加上几乎无风的天气,让体感温度达到了37.4℃。
除了青岛,近期中东部地区的闷热程度确实较为罕见。澎湃新闻梳理了7月1日至7月5日北方多个城市的气温、湿度和风速,计算后发现包括山东在内的多个城市体感温度都超过了40℃。

这轮高温高湿影响的范围较广,甚至连一向气候干燥的北京,都出现了#北京最近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北京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 这种往常南方城市才会讨论的热搜话题词。
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霍云怡表示,由于京津冀部分地区出现降雨,所以相对湿度高于70%。目前,京津冀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的影响下,相当于提前体验了与常年“七下八上”相似的闷热潮湿。
澎湃新闻根据气温、湿度和风速,将北京地区近几年北京夏季的逐日平均体感温度计算后发现,往年北京体感温度突破35℃,全部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阶段出现,而今年在7月初就出现了。

也是在这轮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到来前,国家疾控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任俐文介绍说:“如果长期处于‘桑拿天’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会使我们人体散热能力减弱,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而引发头晕、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症状。”
在高温高湿模式下,一种致命急症的发病风险也会快速上升,那就是热射病。
高温天增多,中暑的人也在增多
正所谓“北京的一天、广州的日常”,作为夏季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的地区,广东也是热相关疾病(HRS)发病率较高的地方。
徐琳等人通过分析2011年到2022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职业性中暑(OHI)病例后发现,职业性中暑诊断的病例数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2021年之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职业性中暑病例每年在10到20例之间浮动,但到2022年,相关病例全年确诊数达到了56例。这里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职业健康检查机制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受夏季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的增多的影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楠等人的调查就发现,2018年到2022年这5年内,以上这些被确诊为职业性中暑患者的平均工作环境温度,已从35.13℃增长到了36.67℃。
不只是广东,全球因气温升高而引发的中暑病例也在增多。根据《柳叶刀-星球健康》上一项发布于2021年的研究显示,由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额外死亡率,从2000-2003年的0.83%上升到了2016-2019年的1.04%。
而为什么相较热射病,症状较轻的热痉挛、热衰竭的确诊病例反而更低?这是因为相比热射病的明显症状,其他热相关的疾病,如热痉挛的疼痛性肌肉收缩,容易被患者忽视或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虽然热射病有一个渐进过程,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但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防范意识。
刘咏梅等人在《罕见高温致职业性热射病的诊断分析》研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位绿化工人:他在高温环境作业时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却误以为是感冒,所以没有采取降暑降温等有效措施。两天后,他的病情已恶化为热射病,最终不幸在被送医途中死亡。
热射病,不止户外工作者要当心
作为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热射病给很多人一种误解,它仅仅会发生在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户外场所。
但在徐琳等人分析的广东地区中暑病例中,在户外中暑的工作人员,比例仅为39.7%,外加有热源的车间,两者比例合计是44.8%,而更多的中暑则发生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包括工作的车间、货柜、铁皮棚、地下室等。

除了工作人员,居家老人也是热射病的高频受害者,而且往往伴随着“舍不得开空调”这一行为。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静生近期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提到,她近期接诊了一位70多岁中暑的奶奶,在家舍不得开空调,“送到医院的时候她的神志都有些差,所幸及时救治后有所缓解。”
但为什么我们会有户外工作者得热射病更多的印象?这可能与室外患者的病情更易恶化有关。在上文提到的刘咏梅等人的研究中,在经过医院治疗后,超过八成的室外热射病患者最终死亡或无法恢复神志,显著高于室内患者。
而在高频中暑的职业中,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外卖骑手等露天户外工作者,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也是热射病的“高危群体”。

责编:杨天朗
一审:周杨
二审:陈永刚
三审:文凤雏
来源:澎湃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