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7 14:51: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7日讯(通讯员 肖晴 吴巍)近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莲心实践团走进浏阳市小河乡木活字印刷展示馆,与“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第五代传承人吴汉涌展开深度交流对话,在墨香与木纹交织的独特氛围中,学子们真切感受千年非遗在当代焕发出的蓬勃脉动。
“木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所创,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雕刻字模、捡字、排版、印刷这一套完整且成熟的产业体系。” 展示馆内,吴汉涌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且生动地介绍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悠久历史与发展脉络。他的讲解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大家对这项古老技艺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吴汉涌正在向成员们讲解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武睿涵摄
“顺着梨木纹理下刀才能让字迹挺括,用山泉水调制的松烟墨才能晕染出丰富的层次。” 吴汉涌一边熟练地进行雕刻演示,一边耐心细致地向成员们讲解其中的技巧与奥秘,30年深厚功力凝聚在指尖。随后,吴汉涌开始展示印刷过程。他用棕毛刷将调制好的松烟墨均匀地涂抹在印板上,动作娴熟而流畅。接着,他轻轻覆上宣纸,再用棕耙按压,手腕轻转间,杜牧的《山行》便在宣纸上清晰浮现,字迹工整、墨色均匀,仿佛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原来这就是木活字印刷的真容,太神奇了!”实践团成员发出惊叹。
作为湘赣边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浏阳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之路彰显着非遗保护的时代价值。从2018年被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24年升格为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河乡展示馆珍藏的8万个梨木字模,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自信的物质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吴汉涌正演示木活字印刷过程 岑敬哲摄
据了解,曾经的木活字印刷术主要是用于修缮族谱,而如今,它的应用场景得到极大的拓展,中式婚书、名人肖像、地方宣传……木活字印刷术的身影出现在更多场合。自2020年开馆以来,小河乡木活字印刷展示馆以活态展演、研学体验为纽带,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这次调研让我们看到,非遗活态传承正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小河乡借文旅融合拓宽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兼具‘颜值’与‘气质’。”新莲心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将立足新闻传播专业所长,以“短视频+非遗”“Plog+非遗”等年轻化传播矩阵,用青春视角解码木活字印刷的当代价值,让千年活字“活”在当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